番外 身邊的小故事(第1/1 頁)
前天去人民公園遊玩了一圈,回家途經通川橋的時候,看見橋頭有一個姑娘。
她穿著很單薄的衣衫,短裙,坐在地上,面前用粉筆寫著幾個字,“求助八元吃飯”
她低著頭,一言不發,緊緊抱著自己的膝蓋,其身邊圍了不少老頭老太,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自然,我也不在意。
當時想著,在這個年頭還有人用如此低劣的手段來行騙,實屬下下策。
深秋的風有些冷了,還是趁早回家為好。
直到我行至幾百米以外,回頭看去,那個女孩的身邊已經圍滿了人。
有人似乎在給她拿錢,我有些訝異,又覺得頗為好笑。
真的會有人缺這八塊錢吃飯嗎?
今天下午出去散心尋找寫書靈感時,我又一次途經了那兒。
但卻沒有看到那位女孩。
粉筆的印記還未完全散去,依稀可見。
河邊的冷風吹拂而來,一時之間如同多年前的光景。
“老人家,您知不知道昨天那個女生到底是什麼情況?”
我朝著路邊跳廣場舞的大媽問道。
“你說昨天討口那個啊?好像是家裡出事了,自己憋著沒辦法才打工,又遭人騙,可憐喲。”
她回應,搖了搖頭。
我瞬間愣住,思緒萬千。
自從我見到那個女孩的第一眼起,我就覺得這是一個騙局,是作秀。
完全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一位不相識的陌生人。
我有些羞愧,沒有再問。
這個世道說好也好,說壞也壞。
那個女孩就如同這深秋的落葉一樣,落在那河水中,只能隨著波濤而逐流。
寒風獵獵,我緊了緊衣衫。
好似很久很久之前我也曾在這裡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當時的我,給了那位乞討者五塊錢。
一樣的地方,一樣的劇情,人卻是不同了。
恍惚間,時光蹉跎飛逝,竟已闊別良久。
如果是從前的我會怎麼做呢?
應該會同情她吧。
當時的我每天只有十塊錢,卻可以分給陌生人一半。
現在的我不在乎這八塊錢,只是可有可無而已。
但心中沒來由的惡意侵蝕了原本的善意。
從根本上,我已經離共情這兩個字愈發遠了。
“人是不會變的。”
那個少年如此說著。
“人是會變的。”
現在,我這樣說。
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大概是22年,我將自己用了多年的筆名“庭簫”替換成了“寧觀”
意味寧可作壁上觀之意。
橋下河水奔湧,就如同時間一樣,再也不會回來。
我已經很久沒有反思過了。
抱著寧教我負天下人的原則,行極端事。
數月前,我曾對友人笑談,這樣說道:“只要我是最壞的那個人,就沒有壞人可以傷害到我。”
無可否認,我的確被改變了。
從橋頭到橋尾不過十分鐘的路程,竟感覺恍如隔世。
我突然想起很多事情,那些被忘卻的。
從前我:()深情比草賤,對的人原來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