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焦頭爛額的李嗣源(第1/2 頁)
“哼,姓王的,你如果有意見,可以讓人上奏駁斥,不要在這裡發牢騷。”剛剛出聲的韋氏子弟不樂意了。
“我們今日來這裡是為了商量對策,朝廷頒佈政令,昭告天下,不可能朝令夕改,所以你還是別想其他,若是想重入朝堂,老老實實考試吧。”裴氏子弟也出言勸道。
朝廷擁有大義名分,他們這些世家門閥遭受重創,早已不是初唐時節可以呼風喚雨左右朝堂的存在。
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失去了隱蔽的土地和人口,他們這些世家大族早就成了各路節度使眼裡的肥羊,肆意盤剝。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們 這些門閥與朝廷是休慼與共,朝廷強,他們自然也強,朝廷弱,他們自然也很弱。
這麼多年下來,他們也不是沒有想過扶持節度使將領。
但那些驕兵悍將一旦手上有了刀槍就再也不聽他們的指揮,你有錢糧算什麼,我有刀槍才是真理。
敢卡我錢糧,信不信剁了你!
事實證明,沒有朝廷的大義在手,他們控制不住那些兵將,而他們又不能明面上出來割據一方。
這年頭,萬一兵敗,可是要誅族的,他們不能,也不敢冒這個險。
就像是寫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的韋莊,要不是他是韋氏子弟,早就被朝廷給收拾了,可即便如此,他在朝廷的仕途就此斷絕,不得不入蜀稱臣,勸王建稱帝。
門閥大族,青黃不接,子孫凋敝,雖傳承仍在,但也只剩下一些底蘊,在朝堂的勢力可謂是衰弱至極。
大唐覆滅,他們被割了一次。
後來晉梁爭霸,各大家族夾在其中,多處下注,結果梁國被滅,他們勉強搭上了李存勖的順風車,可還未享受到勝利果實沒多久,李存勖就掛了。
李嗣源明面上代掌晉國,實際上卻是掌控朝廷,大肆清洗李存勖的人,結果他們這些門閥大族又遭了殃,本來衰微的勢力更加元氣大傷。
門閥世家,就這樣在戰亂中一次次被削弱,傳承百年的底蘊也一步步流失,人口,錢糧被那些丘八們奪走,現在,他們也只剩下詩書傳家了。
韋氏子弟冷哼一聲,“現在,不是以前了,你們就算對朝廷不爽,也得憋著,我請你們來,是為了商量對策。”
“這次朝廷出的科舉新規一旦實施,我等世家大族便會一步步被削弱,就算是我等詩書傳家,但又能佔據得了朝廷上多少位置。”
“時間一長,那些寒門子弟進入朝堂,我們哪有那麼多官員與他們對抗。”
裴氏之人嘆了口氣,有些無可奈何,“是啊。天子這一手,是明晃晃的陽謀,更是針砭時弊,革除科舉弊端,我們並不是他針對的目標,只不過是被殃及池魚罷了。”
五姓七望名傳天下,但他們是精英教育,每一代能拿出手的人並不多,以前,他們有錢有糧,更有許多隱蔽的人口,掌控地方,所以朝廷對他們無可奈何,即便是女帝武則天也只能一步步削弱,並不能瓦解他們。
因為他們是朝廷統治的基石,沒有他們,大唐的統治將會崩解大半,因為大唐從建立開始就是先天不足,繼承了隋朝的底蘊,同時也繼承了他們的弊病。
……
晉王府。
大廳中,李嗣源穿著王袍,一雙眼睛眯起,不知在想什麼。
“大哥,咱們一系的許多官員都被彈劾,李存禮那個叛徒把通文館的底細透露了不少,咱們之前乾的事都被翻出了舊賬,現在朝廷正在追查。”在他身側,一個穿著白色文衫,五官明朗,氣質不俗的青年正在稟告。
此人,正是通文館十三太保之一的智子門門主李存智。
李嗣源皺皺眉頭,額頭的紋路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