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墓(第1/2 頁)
驪山大陵距離這座小城並不太遠,原本這個城池就是專門為營造的工匠、守陵的護衛軍隊補給而設立的,城池距離大陵的外圍,騎馬只需要一個時辰就可以到。
一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老遠就能看見驪山的山體,山林蔥鬱通體濃綠中帶著紅黃的重彩,整座山脈雄厚連綿,層巒環抱之中,一座圍牆厚重壯闊、固若金湯,依山而立。
圍牆並未修建大門,而是在中間留有幾十米空間的城門洞,應該是為工程材料進出方便而預留的,正對著門洞,一條筆直大道可並行五輛雙駕馬車。
他們從大道筆直前行,快要到達圍牆腳下,方感覺這圍牆的雄偉威武,陵墓的圍牆平均高達八、九米,每間隔兩三百米處有一箭塔,正對著大道的圍牆怕得有兩公里長度,整個陵墓就好比一座龐大的城池。
騎行在大道上,左右兩側全部是深挖的四方形坑洞,就像打仗時排兵佈陣,組成十餘個方陣,每個方陣大小不一,總共加起來大約有萬餘平方的面積,將大陵保護在正中間拱衛著。
這些方陣都有十來米深,應該是我們現代參觀的,兵馬俑坑的位置吧。另有幾十來個百把平方的小坑圍繞著方陣,每個方陣周圍都配置幾個小坑,彷彿是安放大軍輜重的地方。
大陵右後方有一整片簡易的營地,帳篷連綿開兩三里路,還有一個接著一個的工棚,工匠們應該生活在那一片區域。
大陵左後方一直連綿到驪山腳下,都是從大陵地底挖出來的泥土,在這裡集中堆放成一片黃土的高坡,面積之大一眼望不到邊際,土堆高約4、5米,周圍用大大小小的石塊砌成圍牆,防止土坡雨後坍塌。
這麼看起來,整個大陵一馬平川,前有大軍護衛,後有連綿起伏的山脈拱衛,還有長長的高大圍牆保護,真是個規模宏大、壯觀無比的工程。
策馬進到城門洞裡,裡面竟然還有第二道城牆,寬度大約外牆的一半,距離外牆有幾百米間隔,兩個城牆之上都站立無數兵甲守衛,這應該就是章邯的守陵大軍。
兩堵牆之間右側的場地上,有各種說不上來的大型施工裝置,有些好像吊機似的工具車,幾十米高結實無比,上面的麻繩可能有朱小樂腰圍粗細,連線臂展的齒輪都有巨漢那麼高大。
各種裝置旁堆放著切割好的巨型石塊,整根的加工完成的樹幹,都是經過琢磨雕刻,即將裝運使用的材料。角落有幾排簡易工棚,工棚裡堆放著各種工匠的工具、成堆的設計圖紙,小型的切割雕琢裝置,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半成品材料都堆放在那裡。
左側的場地,都是木匠和石匠進行粗加工的地方,地面上鋪滿了開鑿運到現場需要整型的巨石、巨樹,這些巨石每塊都有一人高矮,重量應該有上噸重,用滾木法運到現場,在這裡由石匠加工平整,或者開鑿成小塊的石磚、石板。木匠們會在這裡將樹枝修去,樹皮剝下,整根樹幹造成橫截面四方形的承重柱,有的還需要做出卯榫切槽,有的需要留出精雕的區域,大堆的木材堆砌成幾座小山。
內外城之間的地面,都被反覆磨壓得結結實實,完全不似泥土地,好像水泥地那麼堅硬縝密。
因為大王要來巡視的原因,現在並沒有工匠在施工,現場除了守陵軍,只有幾十名負責設計方案的大臣、工匠頭目隨行陪同。
朱小樂也不太聽得懂他們用文言文,對於設計方案的描述,只是用自己做房地產專案報批圖紙來大概對照現場。
進入第二道城牆之內,地面一路向下挖伸,四四方方的城牆每條邊,都有修六七條可供三人行走的石質樓梯,樓梯以七字形轉折向下,靠近土牆的半邊樓梯用的是平坡設計,石面有各種深深淺淺的磨痕,應該是運送材料上下留下的痕跡。
向下挖伸的每一層,都有正方的巨石板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