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法——洛什卡歷和弗蘭格亞歷(年號)、時間的故事(第1/3 頁)
弗蘭格亞通常以兩種方式記錄時間,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多少有些迥異。對於弗蘭格亞來說,“國王的名義”入木三分。除了本身由阿爾士·羅德布恩在遠古時代末年開闢的新曆法——也就是被人稱之為洛什卡曆法(第三公元前一律被稱之為阿爾士歷)。
那麼“國王的名義”,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不得不從開國國王魯伯特講起,洛森珀戈第二帝國末期,被封到弗蘭格亞公國領主,是來自洛森珀戈皇室的遠親,原先弗蘭格亞公國是作為洛森珀戈皇儲直轄領,用以戍邊西海以守護帝國海岸。魯伯特於朱特安三世時期(LIII.1077)被封為戍邊領主,但已經不再是用以證明皇位繼承人的地位了。
雖然如此,但魯伯特不這麼想,當時野心勃勃的魯伯特認為皇帝寶座最終會歸屬在他的頭上,而且皇帝朱特安三世正是一個傀儡皇帝(一開始依舊有能力驅使能臣),面臨拜伊爾諾-萊恩維忒伊叛亂,中央直轄的官僚腐敗成風,只能依靠領主。此時魯伯特廣招賢臣,無論貴賤,只要有能力的人,就都可以加入他的宮廷,甚至獲得領地封賞。
他在位時期大肆開墾荒地,扶植村鎮經濟,並以此為基礎上重新整合了當地的騎士和隨從兵力,到LIII.1085年,弗蘭格亞公國能夠出動六千人甚至一萬人的兵力,而朱特安三世已經無力解決帝國領主們之間的土地糾紛,因此領主之間的戰爭時有發生,議會權威也在叛亂後蕩然無存。
魯伯特認為這是一個做大勢力的好機會,為了避免被群毆的機會,拍出能言善道的侍從,挑撥弗蘭格亞王國今南部——科洛南地區的伯爵們互相爭鬥,出兵進攻皮洛斯呂公國、卡艮公國、良訥克德公國、葛第瓦候國和科洛南地區一眾伯國等,以十年時間擴大了自身三倍的領土,由於本身魯伯特採取恩威並重的手段,這使得諸位領主沒有一個不服從與他的。LIII.1095年8月,魯伯特之子拉雅瓦特一世聯姻諾爾尼弗伯國,結果老丈人死了,沒有家中男子繼位,也沒有遠親,弗蘭格亞公國就順理成章聯合統治諾爾尼弗伯國。
皇帝凱勒維爾五世為了拉攏魯伯特,於九月邀請他來到首都解決當時棘手的近衛軍叛亂問題,凱勒維爾不得不帶領僅剩的4000人來到弗蘭格亞領土內,九月三日,魯伯特在塞寧河魯爾金鎮會師,並當場冊封魯伯特為弗蘭格亞國王,以對抗偽帝——近衛軍將領卡拉狄烏斯·費爾根·伯爾洛欽。皇帝軍和弗蘭格亞軍合兵一處,得到二萬七千人,對付近衛軍一萬五千人,取得大捷,迅速奪回首都阿爾士羅德布恩。等到魯伯特率兵歸來,人們將他稱為傳奇,歡呼帝國和魯伯特的名字。
魯伯特為了展示自己的野心,將原來的首都蘇比戈改稱珀利尼士語,也就是弗呂伊斯,此外,在十二月二十八日,他宣佈次年在弗蘭格亞境內採用兩種曆法。
一依然是帝國沿用的洛什卡曆法。
二就是他自己依舊沿用帝國曆法,可是卻更名為王政年號的弗歷,以他自己的話術,就是這麼說的:
“我們當然要為帝國盡忠職守,是皇帝的子民,但也不能忘記在這裡我是誰。”
他宣佈,次年——LIII.1096年就是弗歷王政元年。
不過歸根到底,其實弗歷更像是一種年號,只不過弗曆元年是界定在次年9月3日——這一天國王特許連放三日假期,又稱為魯伯特日、開國日。
但是,它的根本還是洛什卡歷。
洛什卡歷則更為悠久,上述已經講過它的開創者。早期洛什卡歷(第一公元)是360日,後來在洛什卡歷第二公元做了修正,有傳聞說神的紀元已經崩潰,因此他們再也不可見到,這看上去歐里布斯·伊瓦地的篡權陰謀,製造自己才是眾神唯一的代言。可有一種隨處可見的跡象,在第一公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