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百姓何其苦(第1/2 頁)
眾人一行往雁門關而去。
呂布關羽張飛趙雲趙風五人騎馬在前。
馬車在後。然後是剩餘的騎兵護衛。
一路,關張趙幾人多有看到百姓流離失所。
世家大戶囂張跋扈。欺壓良民等等多有發生。
氣的他們三人忍不住前想殺了那些人。為貧民百姓出口惡氣。
特別是關羽。他之前就是因為殺了富戶才跑路的。
呂布也明白他們心中的想法,於是便開口說道。
“一路走來。你們也看到了。現在的這個世態。
如此這般。世家大戶衣食無優。佔據高位。
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子孫代代位高權重。
而平民百姓多被欺壓。壓迫。每年辛苦所種的糧食。
七八成都是被大戶收走或交官府。所剩下的根本不足以全家人吃個半飽。
如果遇災禍。餓死也是常事。如此世道。
百姓的希望在哪裡?他們只是想活下去而己,
老百姓他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他們早晚會爆發的。
世家與官家狼狽為奸。不為人子。
就算是咱們出手幫了那些百姓又如何。
等我們走後。那些世家大戶只會對那些百姓下手更狠。甚至要了他們的命。即使咱們過後給於百姓一些錢財等等的幫助那又如何。他還在這個地方。還是會被這家大戶或者那家世家的人欺負。”
“主公。那皇為什麼不管這些事呢?他就不能清理這些腐敗的官員還有世家大戶嗎?”
“你們想的太簡單了。皇他也無奈呀。一個國家這麼大。光是縣城就有幾百個。咱們大漢現在有大約五千萬的人口。這還只是登記的明麵人數。一些地方大戶人家隱瞞人口的事情。你們也是知道的。加隱瞞的人口我估計全國都得有一兩千萬之數。而這裡需要多少官員去維護治安。而這些官員又大多是世家大戶的子弟或者學生,他們是否升遷都掌握在世家大族之人的手中,而皇需要的是安定。百姓不造反就行了。皇沒有那麼多可用之人。
而朝中大臣掌握了官員的命運,他們只能聽這些大臣的話。
下面的官員又大多是他們這些大臣的子孫後代。
所以這些大臣的話比皇的話還好用。
皇想幹點什麼對百姓有利的事。
只要這些大臣說不行。
那這事就當白說。
而大臣如果想對百姓幹什麼不利的事。
即使皇有時候說了,不能這樣幹。
他們想都不用想,直接就是幹了。
而大臣大多是為家族而存在的。
他們家族花了那麼多錢買了這麼高的官位。
就是想用各種方法掌握地方的資源。
從百姓身吸血。從國家身吸金。
比如一個地方如果出了水災什麼的情況。
如果皇拿出一個億的金錢去救援。
我敢保證。最後沒有多少錢會落到百姓手中。
這一個億就只是從洛陽出發。
轉眼然後就不見了。
到哪去了。沒人能找得到。
都被那麼大臣世家大族瓜分了。
而且那些窮苦百姓活不下去。
只能將家中僅有的田產賤賣給大戶。
一輩子為這些大戶打工。成為他們的奴隸,
以換取活下去的希望。
他們沒有一點點的尊嚴。”
眾人聽完也是心中感到異常悲憤。恨這個世道如此這般,如此的不公平。
而皇為了對抗這些世家官員。才會啟用宦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