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李隆基和姑姑鬥法(第1/3 頁)
父皇李旦削弱了張明轉世的李隆基的權利,使得他所依賴的萬騎軍被徹底改組。那些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將士們紛紛被調往外地,遠離京城。對於擁有現代人思維的李隆基而言,他深知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已經對父皇李旦的皇位構成了威脅。
然而,面對父皇李旦給出的兩個解釋,張明轉世的太子李隆基卻感到十分牽強。在這個龐大的大唐帝國裡,對於張明來說,自己不過是一個冷眼旁觀的過客而已。他只是順著命運的軌跡前行,完成這紅塵中的情劫修煉罷了。
至於這兩個理由,張明轉世的太子李隆基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首先,在神龍政變時期,這些人同樣立有大功,但為何當時並未做出違法亂紀之舉呢?其次,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處於正態分佈之中。一個由隨機性組成的團體既不可能全部都是善良之人,也不可能都是惡人。一個團體裡面做不法的事情只有一小部分人。
擔心害怕他們禍害京城的百姓,難道就不害怕他們禍害地方的百姓嗎?他們在京城尚且如此肆無忌憚,難以管控,到了地方上豈不是更加無法無天,為所欲為?誰都清楚,李隆基在萬騎中的影響力極大,其心腹眾多,而且最初他還兼任左右萬騎的首領。因此,這次改組顯然就是衝著李隆基來的。在政治方面,李隆基受到的打壓更為嚴重。他的親信如劉幽求、鍾紹京、崔日用等,剛剛被提拔為宰相沒多久,要麼被貶謫降職,要麼被外放至邊遠之地。
張明轉世的太子李隆基心裡跟明鏡兒似的,知道這一切都是他那老謀深算的父皇李旦搞的鬼,想要藉此來打壓自己。但是這種事情怎麼好挑明呢,畢竟是父子關係啊!要是真說出來,豈不是讓人笑話。這不,鍾紹京才當了區區五天的宰相,就因為所謂的“任意行罰”,遭到了其他大臣們的猛烈抨擊。在另一位宰相薛稷的煽風點火之下,剛剛登基才三天的李旦,竟然毫不留情地將鍾紹京貶為戶部尚書。
可這還沒完,沒過多長時間,鍾紹京又被貶到蜀州去當刺史了。短短五天的宰相生涯,能有什麼機會去隨意施行刑罰呢?更何況,如果他真的犯了錯,作為一個功勳卓著的臣子,難道不該先勸導一番,或者責罵幾句,再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嗎?這樣直接被貶謫,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吧!可憐的崔日用也沒能逃脫厄運,他這個宰相也只做了十幾天,同樣被薛稷給拉下了馬。
一日清晨,李旦如往常一樣端坐在朝堂之上,召集大臣們召開例行朝會。正當眾人商議政務之時,薛稷突然站起身來,手指猛地指向崔日用,破口大罵道:\"此人雖曾參與政變立下些許功績,但從前卻是韋后的黨羽!為邀功求賞,不惜出賣好友宗楚客,實非良善之輩!\"
崔日用豈會被這突如其來的指責嚇到?他當即挺身而起,毫不示弱地回擊薛稷:\"休要血口噴人!你自己才是韋后那夥人的同黨,還敢汙衊我?依我看,你們全家都與韋后脫不了干係!\"一時間,朝堂之上劍拔弩張,氣氛緊張到了極點。眾臣皆驚,誰也未曾料到這場朝會竟會演變成如此激烈的爭吵。
兩人堂堂宰相之軀,居然當著滿朝文武官員的面,公然耍起了潑皮無賴,表演起了罵街這等粗俗不堪的行為藝術來!實在不成體統!李旦龍顏大怒,盛怒之下,當即便罷免了二人的宰相職務,並將崔日用貶謫為雍州長史,而薛稷則被貶為左散騎常侍。
李旦此番作為看似公平合理,對二人各打三十大板,不偏不倚。然而,這其中卻是大有文章啊!要知道,薛稷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宰相那麼簡單,他與李旦可是有著深厚交情的舊日好友,而且兩家更是兒女親家呢!反觀崔日用,被外放至雍州擔任長史,遠離京城;而薛稷所任的左散騎常侍一職,則得以留在李旦身旁侍奉左右。如此一來,高下立判矣!
此外,崔日用直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