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葬禮,收斂(第1/4 頁)
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意為根深才能葉茂,祠堂澆灌家族的根,澆灌祖宗,禮敬天地。
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也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反族規,則在這裡被教育和受到處理,直至驅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說是封建道德的法庭;
這樣的地方,是不允許女人踏足的。
當日林氏為了阻止沈氏進門,懷著身孕跪宗祠。
如今黃氏直接血濺宗祠。
這不僅只是在抒發自己的無奈和悲憤,而是對於封建禮法的挑釁和反抗!
若非在京城地界,天子腳下。她會被直接休棄,屍體扔到亂葬崗,一個墳塋墓碑都得不到。
秋家也是挺邪門的。
自稱家風清正嚴謹,卻逼得一個個女人都往宗祠訴冤,還弄出了人命。
如此不體面的事情,秋家自然不會對外公佈,只說黃氏病逝。反正她前段時間一直病著,也不會有人懷疑。不過黃氏畢竟是秋家明媒正娶的夫人,葬禮還是要風光大辦的。
秋明月看見老太爺那如同吃了屎一樣的表情,快意中又升起一股無力感。
封建禮教就像是一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黃氏的性格無疑是不討喜的,跋扈刁鑽,欺軟怕硬,從前也做過惡,慈母之心卻是真。她的兒子無法共情她作為男人依附品的痛苦和無奈,她卻為了兒子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值得麼?
魏氏看著已經封印的棺木,只覺得脊背生寒。
黃氏的病,是從過繼秋明錦開始的。
宗法制度下,兼祧和過繼都太常見不過。
對於膝下無子的,從族裡過繼一個,將來也能為自己養老送終,死後還有香火供奉。
按理說,受益人應該感到歡喜雀躍。
黃氏卻十分排斥。
為什麼呢?
從前魏氏想不明白,就算秋明錦不如秋明軒優秀,好歹也是個兒子。而且他已經十七歲,也用不著費心撫育。在儒家孝道的大山之下,秋明錦不敢不孝。
黃氏何至於反應這樣激烈?
秋明月一句話點醒了她。
“因為她是被動接受,而非主動選擇。”
自己覺得膝下寂寞想收養一個孩子予以慰藉,和被人強行塞一個,性質是不一樣的。
黃氏為此鬱郁不快,也是人之常情。
這種情緒在秋明軒要被徹底捨棄後達到了頂峰。
被家族驅逐,是莫大的恥辱。
甄姨娘的女兒死後被人代替身份,無碑無陵,無名無牌,她十多年都不能釋懷。
黃氏又豈能容忍?
對於男人來說,多的是願意為他們生兒育女。可對於女人來說不一樣,哪怕自己的孩子再不好,那也是自己十月懷胎所生。
可以不被喜歡,但不能被預設取代和徹底抹殺。
黃氏自殺不僅僅是為兒子叫屈,還有自己被宗法禮教束縛的自由和獨立思想。
她以死來抗議。
從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反封建的烈女子。
男人們如何不怒?
祠堂內那具死不瞑目的屍體,這場風光的葬禮,都是紮在秋家所有男人心上的刺,永遠都無法拔除。
悲哀的是,縱然她以死反抗,也無法撼動宗法根基。
死後她的牌位還要被宗祠牆壁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族規家法困住,靈魂也無法得到救贖。
最尷尬的,當屬秋明錦。
他作為過繼子,必須要為黃氏守靈,可黃氏正是因為不肯接受他這個兒子,才憤然撞柱的。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