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火星科考研究一(第1/2 頁)
根據在水星上的探測資料計算,水星的密度為5427g/立方厘米,由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物質組成,僅次於地球的5515g/立方厘米。另外根據在北極南極採集的寒冰樣本以及鐳射探測結果來看,水星的水源儲量並不高,差不多是在月球上發現的水源的五分之一差不多的儲量吧。
根據實際考察以及以前的研究資料,水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具有全球磁場的岩石行星,但其磁場強度不到地球的1。金屬含量極高,這也許是能成為全球磁場的岩石行星的原因吧。
根據眾多科學意見,短期內無法進行實質性的改造,其改造需要的技術以及難得遠不如對月球的改造,月球由於距離等關係改造宜居星球更加容易和實用,相關資訊也上傳至玄女處並附加了意見。
在王龍的起航命令下,由青龍號領航組成編隊向著火星出發。在駛往火星途徑蔚藍星的路上,遠遠的透過望遠鏡可以觀察到一條由柯伊伯帶到蔚藍星方向的往返運輸路線,由上成百上千的採礦託運飛船組成的航行。
艦隊經過蔚藍星不時的在路上看到拖曳著小行星的採礦飛船飛往蔚藍星,也有前往柯伊伯帶去拖曳小行星的飛船。非常的繁忙。
目前火星與蔚藍星正好處於最遠距離,以目前艦隊百分之一的光速速度,預計到達火星需要37個小時多的時間。
在古中國,取其“熒熒如火、亮度與位置變化甚大使人迷惑”之意,命名“熒惑”。《尚書·舜典》記載:“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孔穎達疏:“七政,其政有七,於璣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今日則取名“火星”。
火星最近距離地球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里。兩者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大約每15年出現一次。1988年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曾經達到約5880萬公里,而在2018年兩者之間的距離達到5760萬公里。
但在2003年的8月27日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僅為約5576萬公里,是6萬年來最近的一次。不過據天文學家推算,在從公元1600年到2400年這800年間,火星與地球的近距離只能排在第三位。根據推算結果,到2366年9月2日,兩者之間的距離將為約5571萬公里。
而到2287年8月28日,兩者將更為接近,距離為約5569萬公里。一般來說,火星和地球距離近的年份是最適合登陸火星和在地面對火星觀測的時機。
2021年5月15日,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遙測訊號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經過四十多個小時,探索艦隊已經抵達火星外,遠遠看上去,火星宛如一個橙子,呈橘紅色的外表,甚是漂亮。
此時艦隊停靠在火衛一旁邊,火衛一和火衛二的形狀並不像月球這麼圓潤,它們看起來比較像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土豆。
火衛一跟火衛二差不多大,它們都比月球小很多。火衛一比火衛二稍微大一些,但它的尺寸只有266 kx222 kx186 k,在火衛一上開車繞行一週,只要1個小時。
火衛一的質量是98x1015千克,而月球的質量是7349x1022千克,所以火衛一的質量只有月球的千萬分之一。
在抵達火星後,探測科考飛船就發射出了上百顆無人探測器開啟各種探測儀器,對火星、火衛一、火衛二進行初步探測掃描。
經過一週的探測掃描,關於火星的相關資料以及詳細的3d虛擬模型呈現在眾人眼前。呂海洋等眾天文科學家對火星的資料進行了詳細分析確定處幾處重點需要考察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