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飛火銅槍(第1/3 頁)
兩個月後,珍珠島變得熱鬧起來,到處是忙碌的人影。曾經統治此地的海盜們因為被切斷退路紛紛投降,此刻正修建城寨。另外島上多了很多女人、孩子和老人。透過李明哲的聯絡,飛鯊幫遺留在南洋各地家眷都被接了過來,哪怕是已經陣亡的幫眾,其遺孀遺孤也沒有放棄。這是以前的傳統,曾經的劉香就是靠這種手段不斷地聚集人手。哪怕是與鄭家和大明對抗依然能夠有眾多的追隨者。
劉少康把這種傳統繼承下來,收買人心。雖然多了不少的負擔,但效果很好,僅僅兩個月,就招收了兩千多人,其中大部分人拖家帶口。
“幫主,島上所有人已經登記造冊,總人口已經達到了一萬五千六百二十人,寨子也即將完工,房屋也建造完畢,弟兄們也非常有幹勁。”李明哲笑著對劉少康彙報。
劉少康看著遠處正在訓練的幫眾,心裡也頗有成就感,感覺自己所作為就像經歷種田流小說一般。
“這些日子多虧師爺四處奔波了。”
“幫主客氣了,這些都是屬下應該做的。”
劉少康接著道:“兩個月後我決定出發臺灣,這裡就交給師爺了,留三百人幫你,接下來主要任務就是開墾田地,女人們也發動起來,縫製軍服鞋子帽子,還有,採集收購椰子、棕櫚,肥皂生產也不能落下。”
李明哲道:“請幫主放心,打仗我不在行,守島經營自認無人能在我之上。”
經過一年多的相處,劉少康對於這位看似奸猾師爺已經非常瞭解,的確是個內政好手,又對他交代了一些事情,徑直來到島上的簡易兵工廠,進行檢查慰問。
古代華夏不注重匠人,尤其是明朝,工匠地位低下,待遇很低,從而導致他們製作的火器質量太次。相反,清朝皇太極對擄掠投誠的工匠非常重視,提高他們的待遇,導致後期清軍槍炮質量要超過明軍,不得不說,這真是夠諷刺的。
兵工廠雖然簡陋,可工匠們卻不少,其中大部分是鐵匠,正在叮叮噹噹的敲打鐵料,製作兵器。
這種兵器並不是刀劍,而是刺刀。
這個時代火器雖然已經開始逐漸統治戰場,但作戰理念還沒有完全跟上,比如戰場上需要長槍兵掩護火槍手,這些長槍兵的存在就是為了對抗騎兵的衝擊。另外,火槍手一般會佩戴刀劍匕首等冷兵器應付近戰。
火槍專用刺刀也已經出現,這種刺刀是木柄的,需要插入槍口,也就是說裝上刺刀後就無法射擊。
其實刺刀原型出現在大明,大明軍隊裝備一種快搶,就是在火銃頭部安裝矛頭,也是插入式。
插入式刺刀除了影響射擊外,與槍口的連線並不牢靠,碰撞中很容易掉落,並未得到普及。
劉少康命人打造是第二代套筒式刺刀,就是在刺刀根部多了一個套筒,可以套在槍管上。
這種刺刀結構簡單,缺點就是在火槍沒辦法安裝準星,不過此時的火槍精度有沒有準星都一樣。
刺刀樣式直接採用三稜構造,除了放血功能外還自帶破甲效果,要知道以後面對的敵人大部分人穿戴盔甲。
劉少康走到武器架上,這裡擺放著已經打造好的刺刀。
刺刀長半米,因為此時金屬工藝還很落後,所以為了增加強度導致刺刀偏重,不過顯得更加厚重和犀利。
套上槍管後長度接近兩米,完全可以當長矛使用。
“幫主,咱們的鐵料所剩不多,最多隻夠打造兩百把刺刀。”
說話的是張大力,他和其他三名同班除了會造火炮之外還是鐵匠,此時受環境所限只能先讓他們幹起老本行。
劉少康聽完也很無奈,飛鯊幫現在幾乎所有的物資都需購買,尤其是銅鐵這種戰略物資,出產地不多,產量和自家運輸也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