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這才是同學聚會該有的樣子!(第1/2 頁)
歷經滄桑,才能明辨是非;盡嘗磨難,方得從容生活。
李天佑初入朝歌大學,並未像傳統小鎮作題家那樣,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般茫然無措。相反,他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清醒的認知,甚至可以說是有過規劃。
當然,格局可以大,原生家庭造成的視野侷限性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擺脫的。譬如口才、社交、對人性的把控,李天佑比城裡的孩子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為了彌補自己的短板,李天佑一入學便加入了朝歌大學第一劇社。也正是在劇社裡,他結識了顧勝男、劉思雅她們。
大學生相對比較獨立,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除了同寢室的比較熟悉,有的同學同窗四年,甚至見面都不認識。
因為有著共同的愛好,社團裡的校友,反而顯得更加親密一些。
李天佑到翠園時,第一劇社原張社長與數位校友正在門口談笑風生。
李天佑的一下車,幾個人便迎了過來,或親切握手,或熱情熊抱。那股熱情,彷彿李天佑是他們失散多年的親兄弟,令李天佑受寵若驚。
短暫寒暄,便進了包廂。
來的人並不多,李天佑看了一下,大多是在朝歌本地或周邊城市工作的人。
聚會是張社長髮起的。他比李天佑高一屆,畢業後進了朝歌電視臺,聽說在廣告部當了小領導,算得上是成功人士。
一般在社會上混得較好的人,相對比較熱衷搞這種聚會。畢竟國人都好面子,能在熟人面前裝逼,是件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當然,真正混得風生水起的人,對這種活動並不感冒。除了能獲得一些無關痛養情緒價值,並不能收穫太多。浪費精力沒有收益,對精緻利己者來講,不太划算。
呵呵,不信?都是社會人,別再扯什麼同窗情誼了。
從小到大,與你同窗之人海了去了。多年以後,你腦海裡還能記得幾個人的名字?
李天佑自小就比較成熟,看得清楚,所以一開始並不想參加的。
只是顧勝男說了,便走了這一趟。
好在劉思雅還真來了。
接下的聚會,跟傳統的聚會沒什麼兩樣。
先是張社長髮言,說不盡的同窗意,憶不盡的歲月情。帶領大家再次重溫那段青澀歲月。
這傢伙口才不錯,也很有感染力,連李天佑也忍不住有些感動,手都差點拍爛了了。
張社長髮言完畢,接下來自然是推杯換盞。
酒過三巡,大家就放開了。
一個心眼的唱歌,缺心眼的玩命喝 ,心眼少的牢騷,心眼多的聊騷。
張社長對李天佑格外熱情。
李天佑當然不缺心眼,他很清楚有一種友誼叫做:我不坑你,你就入土了。
所以,張社長用三壞酒,換走了青龍集團廣告負責人的電話。
讓他意外的是,昔日的幾個情敵見了他,也紛紛過來敬他的酒。
這些人還是有眼力勁的。一看李天佑的這身行頭,就知道癩蛤蟆真的把天鵝肉吞進肚裡了。人家都成功上位了,再裝情聖、扮情敵就沒趣了。
所以姿態都擺得很低,完全沒有了大學時的羨慕嫉妒恨。
李天佑也算是本色出演,揮灑自如,將成功人士的角色拿捏得很到位。坦然接受情敵們的和解姿態,表示將來有機會的話,也不是沒有合作的空間。
總之,這是場懷舊的聚會!團結的聚會!成功的聚會!
有發牢騷的、有攀比的、有訴苦的、有發現不滿的、有鑽營關係的、有搞破鞋的。。。。。
總之,該有的場景都有。
李天佑感嘆,這才像同學會的樣子嘛。
他自己秉承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