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如此的邂逅(第1/2 頁)
季宇寧上手很快,差不多不過一週左右的時間,他已經可以獨立操作放映室內的固定式放映機了,而且放映中出現的一些簡單問題,他自己也可以進行處理。最關鍵的是他比較細緻,沒有出現過什麼差錯,用他師傅的話來說,就是他能沉得下心,很適合做這種細緻的技術活。
他們電影院目前已經沒有下鄉放電影的任務,所以季宇寧不用學移動式的放映機的使用,只需要學在放映室的這個固定桌上型電腦的播放技術。當然像修片剪片他還比較生疏,一些機器的保養維護,這個還得憑經驗積累,還得慢慢學,還有像一般的放映員還必須要會製作幻燈片,這個目前他也不需要學,所以真正做一個合格的電影放映員,還真得需要在專門的培訓班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
他第1週上班,除了第1天是上的早班,剩下幾天全都上的晚班。他師傅也上的晚班,晚班有加班補貼。
他也比較喜歡晚班。因為這樣整個一個白天他就可以在家裡寫作,白天父母上班,家裡就他一個人,也沒有什麼干擾。
晚上十七八點去上班,放三場電影,半夜12點以後回來。洗澡,上床,一覺睡到大天亮。
白天他除了繼續寫牧馬人之外,他還抽出一定時間寫了一些其他的比較通俗的故事類文章,這些他都投給了在上滬的革命故事會雜誌。
革命故事會就是後來的故事會雜誌,前世這本通俗雜誌可能是銷售量最大的文學雜誌了。80年代中期的時候,每期的銷售量可以達到七八百萬本。而當時的嚴肅文學雜誌,像銷量最高的人民文學,最多也就只能到每月150萬本。
寫這種通俗故事,他通常是文不加點,寫的飛快。根本不用像寫那些嚴肅小說還要考慮小說的文字結構如何經營。
他寫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前世的一些電影故事,主要是內地的,還有香江的。每篇故事的篇幅並不太長,正符合故事會的收稿要求。
這樣一方面,他寫這種通俗故事可以很快的賺到稿費,反正現在的稿酬就是固定稿酬,標準是統一的,寫嚴肅文學和寫通俗小說,收到的稿費沒什麼區別。
另外,如果國內的電影廠看到他的故事,想要購買改編權,那麼電影的改編權和寫劇本的收入可比雜誌社給的稿費多多了。
他寫這種通俗故事,用的是筆名,而且投稿走的是郵寄稿件到付。
國內從50年代開始,為了鼓勵大家為報刊雜誌投稿,稿件是不用貼郵票的,只需要寫上稿件郵資總付或者稿件,另外在右上角剪開一個三角形的小口。郵局就知道這是稿件而不是信件。然後在一定時間後由郵局和出版社或者報社雜誌社進行結算。這個規定季宇寧記得好像80年代初還有,後來90年代就沒有了。
8月8日,週一,上午。
這一週,季宇寧改上早班。
他正在影院裡巡場,這時和他搭一個班的趙建國跑過來叫他。
趙建國跟他歲數差不多,個頭不高,愛說愛笑,跟季宇寧關係不錯。
“季宇寧,門口有人找你,好像是什麼雜誌社的哎。”
季宇寧一聽就猜到是誰了,他向門口走去,趙建國好奇的跟在身後。
果然,門口是詩刊雜誌社的小張編輯。他叫張振國,是從部隊復員回來的。
小張編輯一臉微笑的把一本詩刊雜誌交到季宇寧手上,正是8月份的詩刊雜誌。
“季宇寧,那個咱們這週日詩刊雜誌要辦一個8月份的詩歌朗誦會,就在週日下午一點半,邀請你來參加。到時候你就直接到樓上小禮堂。”
送走張編輯,季宇寧摸著手上那32開大小的詩刊,看著那素雅的封面,心裡也頗為興奮。
這是他在這一世第1次發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