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持續創新與拓展(第1/2 頁)
在林曉的帶領下,公司在海洋建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他們並沒有滿足於此,而是繼續尋求新的突破和發展。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顯著,對於可持續和抗災型建築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林曉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趨勢,決定將公司的研發重點轉向這一領域。在公司的戰略規劃會議上,林曉站在大螢幕前,展示著一系列觸目驚心的資料和圖片。
“大家看,全球氣溫的上升,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繁發生,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威脅。作為建築行業的領軍者,我們有責任為人們提供更安全、更可持續的居住和工作環境。”林曉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與會的高管們紛紛點頭,眼神中充滿了對新挑戰的期待和決心。
公司投入大量資源,組建了一支跨學科的專家團隊,包括氣候學家、材料科學家、工程師等,共同研發新型的建築材料和設計方案,以應對極端氣候條件下的挑戰。在公司專門設立的研發中心裡,一片繁忙的景象。
“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材料,既能承受高溫和低溫的極端變化,又要具備良好的隔熱和保溫效能。”一位材料科學家說道。
“而且這種材料還得是環保可降解的,不能對環境造成額外的負擔。”一位氣候學家補充道。
工程師們則在一旁對著電腦模型進行模擬計算,嘗試不同的結構設計。
在研發過程中,遇到了諸多技術難題。例如,如何使建築材料既具有高強度又能實現低碳排放,如何設計建築結構以抵禦颶風、洪水等自然災害。在一次實驗中,新研發的材料在模擬的高溫環境下出現了效能不穩定的情況。
“這可怎麼辦?我們已經嘗試了多種配方,還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一位實驗員沮喪地說道。
林曉來到實驗室,看著實驗資料,沉思片刻後說道:“不要灰心,我們重新審視一下整個研發思路,也許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失敗,團隊終於取得了關鍵的技術突破。他們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自修復功能的智慧材料,能夠在受到輕微損傷時自動修復,大大提高了建築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太棒了!這是我們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當實驗結果出來的那一刻,整個實驗室都沸騰了。
同時,公司還推出了一系列抗災型建築設計方案,這些方案在模擬的極端氣候條件下表現出色,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關注。在一次國際建築展覽會上,公司的展位前人潮湧動。
“這個設計太巧妙了,能夠有效地分散風力,減少颶風對建築的破壞。”一位參觀者讚歎道。
“而且這種結構還能在洪水來臨時浮起來,真是不可思議。”另一位參觀者驚訝地說道。
公司的業務開始向全球拓展,他們參與了多個國際救援和重建專案,為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提供高質量的建築解決方案。在一個遭受颶風重創的島國,公司承擔了重建部分社群的任務。面對滿目瘡痍的景象和當地居民急切的期待,林曉帶領團隊迅速行動起來。
林曉站在廢墟前,對團隊成員說道:“我們不僅要重建這裡,還要讓它比以前更堅固、更美好。這裡的人們失去了家園,我們要給他們重新帶來希望。”
在施工過程中,他們遭遇了資源短缺、當地基礎設施破壞嚴重等諸多困難。運輸材料的道路被洪水沖毀,導致材料供應中斷。
“林總,按照現在的情況,工程進度會受到很大影響。”專案經理憂心忡忡地說道。
林曉皺起眉頭,思考片刻後說道:“我們不能等,馬上組織人力搶修道路,同時尋找其他的運輸途徑。”
當地的工人缺乏相關的技術培訓,施工效率低下。
林曉決定安排公司的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