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投資戴爾(第1/2 頁)
廣場協議大會召開的確切時間遲遲沒有公佈,張啟明不可能傻傻地待在酒店裡乾等下去。
這次他來米國,投資外匯僅僅只是眾多目的中的一個而已。
更為關鍵且重要的,是要在計算機領域完成一些戰略佈局。
那筆用於投資外匯的貸款資金,成功到賬之後,張啟明便將其全權交由菲斯特去打理運作。
以菲斯特公司投資人的身份,直奔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矽谷的菲斯特公司總部。
菲斯特公司總部這邊,主要從事風險投資工作,公司內部的員工數量也不多,算上菲斯特本人在內,總共也就區區 20 來號人罷。
不過,他們每個人可都是行業內的精英翹楚,擁有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以及卓越的專業素養。
在菲斯特熱情洋溢的引薦之下,張啟明得以跟這些員工們,彼此之間很快便建立起了初步的瞭解與信任。
接下來的數日裡,整個公司上下都處於一種緊張忙碌的狀態之中。
大家都在齊心協力忙著之下張啟明佈置的任務。
正四處蒐集有關電腦作業系統方面的各類創業公司資料資訊。
當今世界範圍內的諸多個人電腦公司,稍微大一點,基本上開發了屬於自家獨有的作業系統。
現在又是電腦公司發展的黃金時期,想要收購這樣的公司也很難。
像微軟這樣單獨做作業系統軟體的公司很少。
所以想要從中尋覓到一家既具備發展潛力,又適合收購整合的目標企業絕非易事。
投資公司收集企業的詳細情報,是一個非常枯燥乏味的工作。
張啟明可不會去做這些事情,他只是偶爾審查一下收集而來公司資料,大多數時候都是跑的方舟軟體科技公司,去指導軟體設計。
他沒有完全依賴收購,方舟軟體已經開始作業系統的設計,歡迎每收購到合適的公司,也能有個備胎。
好在對於戴爾電腦公司的實地考察工作,倒是開展得相對較為順利,這讓原本有些百無聊賴的張啟明,帶來了一些慰藉與期待。
戴爾公司的總部位於米國德州,創始人邁科爾·戴爾。
透過調查報告,張啟明發現這傢伙居然跟自己同歲。
不同的是,人家18歲在學校就開始組裝電腦,賣給同學賺取第一桶金。
19歲就用1000美元本金,在去年輟學創立戴爾公司。
按照前世記憶中,戴爾電腦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創始人邁科爾本人,會成為身家幾千億的大富豪。
這傢伙才是真正的開掛人生。
開局一千塊,大賺幾千億那種。
風險投資,本質上就是投資人才。
年紀太輕成了邁科爾·戴爾拉投資的最大障礙。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這話可不是東方才流行,西方也一樣!
因為其尚顯稚嫩的年齡的缺點,已經不知道多少次被風險投資公司的人給拒絕。
在創業之路上,邁科爾只能依靠自己所創辦的公司一點一滴地賺取利潤,並將這些來之不易的收益,再次投入到公司的運營與發展之中。
這使得他這一年來銷售額不少,可自己身上其實根本沒多少錢。
如此迴圈往復,雖然也能讓公司有所進步,但這種模式無疑極大地限制了企業的擴張速度。
到現在為止。公司的規模還侷限在所在周邊幾個市。
正因如此,邁科爾·戴爾這一年來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處處受到資金短缺這個頑疾的掣肘。
風險投資公司,從年齡的角度去判斷,也說不上是做錯了。
因為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