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6(第1/2 頁)
清梵看了,莊清梵看完了,說了聲恭喜,至於關於他自己的那一部分,只是淡淡一笑。
◎最新評論:
撒花
曙光就在前頭
撒花
-完-
面對現實 · ?
[ 姜棉雖然覺得這樣的事情不太可能發生,不過家裡人想著她,她的心裡]
姜棉雖然覺得這樣的事情不太可能發生,不過家裡人想著她,她的心裡還是不由自主地湧起一陣溫暖。
把信收起來,姜棉繼續忙地裡的活。
不過今年他們不用再像以往那麼辛苦。那些跟著莊清梵跟謝東和一起幹活的男同志,還有一些受到過姜棉指導的社員,知道姜棉他們的自留地開始忙活的時候,紛紛過來幫忙。
等到生產隊的春耕農忙一過,莊清梵和謝東和又開始離開鈴木生產隊,被其他的生產隊請去建造沼氣池了。
姜棉和楚嬰今年倒沒有去年那麼忙。有了去年的經驗,那些負責養豬的飼養員們,自己也琢磨出一點經驗了,只有在出現一些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才會找到姜棉和楚嬰。
不過沒等她們清閒幾天,公社的書記杜丘山就找上門來。
杜秋山見過姜棉,大致看出她不是那種喜歡拐彎抹角的人,一見面直接就說明了來意:“姜同志,你們帶頭搞出來的那些養豬的配方和方法很不錯。我聽到了不少反饋,凡是跟你們學習了,按照你們的配方和方法來餵養的,每頭豬增重都非常明顯。這麼好的方法,不應該只侷限於一個生產隊或者一個生產大隊,更應該向全公社,甚至更大的地方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那咱們就先從眼前開始,先向全公社推廣,怎麼樣?”
姜棉聽了笑了笑,不愧是當幹部的人,話說得真漂亮。
姜棉也沒拒絕,這些配方和方法,她既然拿出來了,就料到會被人知道,鈴木生產隊的飼養員和社員教了,附近一些生產隊的人也教了,沒道理其他的不教,而且還是公社書記出面來請。
講一次是講,講多幾次也是講。而且又不是白講的,公社還給補貼,比在生產隊裡下地要強得多。
於是她和楚嬰對視了一下就同意了杜秋山的提議。
先在公社開講幾天的理論認識,再分割槽域地挑選一些生產隊的養豬場作為實際操作的示範點。
她和楚嬰兩個開始早出晚歸,中午那一餐他們就沒辦法回來喂自己家的豬了,只得拜託給五奶奶。
時間一久,姜棉就琢磨著是不是讓莊清梵再弄一個自動餵養器出來。
還沒等莊清梵琢磨出來,杜秋山又開始打兩位男同志的主意了。
理由也很充分,請他們去給各生產隊的隊長科普有關沼氣池的知識,比如沼氣池的選址,大小定位,有哪些危險隱患,沼肥如何使用,應該注意什麼事項,等等。
這些問題,決定建沼氣池之前莊清梵都會跟他們先說清楚,沼氣池建造完以後,也會跟他們再講一遍。
不過越多人知道,大家的意識就更強,平常使用起來的危險就越少,利用率就更高。
杜秋山像能做到一個公社的書記,也是個有想法的。
知青下鄉,有下鄉就有回城。
這幾年以來,每年都有一些知青透過各種途徑回城,特別是前兩年,人數越來越多了。>/>
像姜棉和莊清梵這樣的,說不定哪一天就回去了。
雖然說他們公社有審批的資格,但他們的突出表現擺在那裡,他也不能總卡著人家不給回。
萬一人家家裡是有能量的,如果自己動了什麼小心思,說不定就反噬到自己身上了。
所以,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