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崇德向善之道(第1/2 頁)
夏先衍望著眼前的華夏守護之靈,此刻的他越來越像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人,眼神中滿是理解與勸慰,輕聲說道:“前輩,您莫要生氣。以前,我們國家相對落後,一些人被其他國家的意識形態所蠱惑、洗腦,從而迷失了自我。但如今,我們國家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各方面都在快速進步,這種情況也在迅速改變。我們總得給他們一個轉變的機會,不能一開始就將他們徹底否定。
我們不能將人一棒子打死,懲前為了毖後,治病為了救人。
您說的那一類人本身就與我們的理念相悖,所以不用理會他們,等到我們華夏對於修行的秩序健全後,這類人沒有悔悟那隻能離開華夏。”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緒,繼續說道:“現在,所有的靈源之地都向大眾開放,靈覺覺醒的條件也已經公之於眾,這些都是擺在他們面前的絕佳機會。如果有些人依舊不願意改變,那也就證明他們真的是無可救藥了。”
華夏守護之靈也跟著嘆了口氣,指了指自己的腦袋,神情嚴肅地說道:“我能感知人的善惡,有些人真的是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到現在還在沉浸在自己認知的世界中。
有的人就是單純人性之惡,還有些人他們就像長不大的巨嬰,無論外界給予他們多少幫助和關懷,只要沒有將好處直接送到嘴邊,在他們眼中,那就是別人的錯。”
他微微頓了頓,似乎在平復內心的情緒,接著說道:“這些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只想著索取,卻從不考慮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他們看不到國家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也無視身邊人給予的支援和幫助。
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有自己的利益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一旦沒有得到滿足,就開始怨天尤人,彷彿整個世界都虧欠了他們。”
夏先衍聽聞,臉上也露出了無奈的神情,這個世界不缺乏精緻利己主義者。
還有一些存在著一些固執己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而很多時候,當他們撞了南牆,卻往往已經沒有了回頭的機會。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跟國家領導一樣的想法,希望能夠給這些沒有對國家對社會造成重大危害的人一些能夠悔悟的機會,讓他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心態,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政府要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政府應是‘醫生’而不應是‘屠夫’,要有‘容錯’和‘糾錯’的心態,為的是病人的早日康復,而不是連人帶病都滅掉。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在生活和社會中,不能苛求他人盡善盡美。
人性之中有善也有惡。
華夏的公序良俗要樹立一個向善的社會,社會需要有明確的規範來引導人們的行為,要讓人性中的惡得以束縛。
法律和道德便在這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且相互補充的作用。
法律,作為社會的底線,它以強制力為後盾,明確界定了人們行為的邊界。無論是誰,一旦觸犯法律,都將受到相應的制裁。法律的存在,確保了社會的基本秩序和公平正義。
道德,雖不具備法律的強制力,卻在人們的內心深處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行為準則,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醜。
世界規則的突然改變,為華夏政府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得以向著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的理想社會邁進。這一理念源自古老華夏文明,描繪著一個人人為公、社會和諧的美好願景。如今,實現這一願景有了更為切實的土壤。
在構建這樣的社會程序中,提升政府公職人員的道德水準成為首要且關鍵的任務。
公職人員作為國家治理的直接參與者,其手中掌握著公共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