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立下國本(第1/2 頁)
然而,這份表面的寧靜在第二年的五月,被朝堂上一股突如其來的爭論撕扯得支離破碎。
大學士鄂爾泰與張廷玉,兩位雍正朝炙手可熱的重臣,再度於金鑾殿上展開了激烈的舌戰。
他們所爭的,依舊是那關乎國家根本的立儲之事。
同時朝堂之上,兩大陣營赫然對立。
一派乃立貴派,他們言稱睿郡王弘暄,作為皇貴妃的嫡親子嗣,其身份無比尊貴。
在清朝,皇貴妃的兒子一樣也能被算作大半個嫡子,尤其是在皇后沒有自己孩子的情況下,有優先的繼承權。
且睿郡王他天資聰穎,勤勉好學,又得皇上親自栽培,無疑是繼承大統的最佳人選。
而另一派,則是立長之聲,他們認為立嫡立長立貴,貴應在末。
以“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年幼無主”為由,力薦立長以穩國本。
自三阿哥弘時被剝奪宗室身份後,四阿哥弘曆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長子。
其養母出身滿軍旗大姓鈕祜祿氏,福晉亦是富察氏名門之後,有著強大的後族支援,也是爭奪儲君之位的強有力競爭者。
更有朝臣擔憂,若立六阿哥為太子,恐將出現“主少母壯”之局,皇貴妃一旦藉此登上太后之位,難免會干預朝政,重演“牝雞司晨”的舊事。
兩派朝臣各執一詞,爭吵之聲不絕於耳。
其間,亦有少數朝臣暗中支援八阿哥弘曕,而五阿哥弘晝與七阿哥弘昕,卻如同被遺忘的角落,無人問津。
這場立儲風波,就這樣在朝堂上愈演愈烈。
當永和宮內的小夏子將早朝的訊息匆匆稟報給沈眉兒時,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這分明是一場針對皇貴妃的精心佈局。
雍正雖近來身體欠佳,但遠未至油盡燈枯之境。此時提及立儲,豈不是在無形中詛咒他早日駕崩?
如今,朝堂之上,支援睿郡王弘暄的聲音已佔上風。一旦弘暄因此事而失去皇上的寵愛,立貴派必然會轉而投向八阿哥弘曕。
畢竟,甄嬛手中握著兩個阿哥。無論是四阿哥弘曆還是八阿哥弘曕登上太子之位,對沈眉兒和弘暄而言,都將是沉重的打擊。
沈眉兒心中疑惑,鄂爾泰與張廷玉為何如此執著於太子之位,頻頻上書?
這背後,恐怕少不了甄嬛與果郡王的暗中操控。單憑甄嬛一人之力,恐怕還沒有這個能力能在朝堂攪弄出這麼大的風雲。
想到這裡,沈眉兒不禁冷汗涔涔,她苦苦思索著應對之策。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陳福海擊節的聲響:“皇上駕到”
沈眉兒連忙起身,迎上前去。
雍正踏入殿中,步伐沉穩,面上波瀾不驚,喜怒難辨。
他輕輕抬手,制止了沈眉兒的行禮,隨後揮退左右,只留下他們二人,緩緩開口:
“眉兒,都已知曉了嗎?”
沈眉兒微微頷首,雍正則繼續嘆息:
“這兩年,朕自覺身體每況愈下。眉兒,朕是否已顯老態?”
他聲音微沉,“如今前朝又重提立太子之事,朕真是厭煩至極。難道那些大臣都認為朕已年邁,迫不及待地要立太子了嗎?”
沈眉兒凝視著他,溫言安慰:
“皇上龍體康健,無需急於考慮國本。朝堂上的紛爭,不過是有人意圖陷害臣妾與湛兒。”
“他們害不成的。”
雍正微微一笑,隨即面色復又凝重,“朕認真問你,你覺得弘暄能否勝任太子之位?想好了再回答。”
皇上的語氣雖溫和,卻讓沈眉兒心中驚疑不定。
她從未與雍正認真探討過國本之事,以往偶有提及,也不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