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救下方衛華(第1/2 頁)
透過晶片檢視方衛華的位置後,他忍不住出聲抱怨:“這個方衛華,游泳的速度也太慢了。”說話間,張瑜接連打著哈欠。
此時,天空已經泛起了魚肚白,清晨的陽光灑在峽谷之間,溫度逐漸攀升。現在才早上六點半,氣溫就已經達到了31度,太陽才剛剛升起不久,難以想象到了正午時分,溫度會攀升到何種程度。
張瑜的視線在峽谷中掃視,他已經選定了自己即將建立的避難所位置——峽谷景點中的將軍石。
這個地方距離峽谷入口僅有2200米,便於他將來轉移人員,而且地勢較高,即使遇到暴雨,也不會被水淹。
他計劃從將軍石開始,一直延伸到天湖,利用飛船的高科技手段挖掘山石,生產建造材料,將這一帶打造成一個臨時避難所。
之所以稱之為臨時避難所,是因為張瑜最終打算將所有人轉移到飛船的休眠艙中,那裡才是他們真正的安全之地。
休眠艙的縮小技術無疑是未來科技的傑作,它能夠將一個正常成年人的體積縮減至拇指大小,極大地節省了飛船內的空間。而且,這種縮小過程對人的身體沒有任何副作用,當人們從休眠狀態中被恢復到原始大小後,他們的身體機能依舊完好無損。
這一技術令張瑜驚歎不已,他未曾想到未來的科技竟然能夠達到如此高度,但仔細一想,這也並非不可理解。畢竟,這艘飛船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容納其建造者所在星球上的全部人口,擁有這樣的技術也是理所當然。
張瑜深知,救援行動總是伴隨著選擇與放棄。這個臨時避難所實際上是一個篩選站,只有符合條件的人,才能獲得進入飛船休眠艙的資格。
對於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人,張瑜也會盡可能地利用他們的價值,讓他們在避難所中為大眾貢獻勞動力。如果有人既無法提供任何價值,又在避難所內製造麻煩,那麼抱歉,他們只能面臨被驅逐的命運。
這種冷酷的現實讓張瑜意識到,作為避難所的決策者,他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每個決定都關乎生死,關乎未來社會的構成。他深知責任重大,但也明白,有時候必須做出犧牲,以確保更多人的安全和未來。
“看來,僅憑這二十人,想要管理人數眾多的避難所,怕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能從那些避難的人中,選出一些能幹之人加入他們的隊伍,才是上上之策。”
張瑜邊思索邊說:“將避難所分為五大功能區域,生活區,工業區,辦公區,科研區以及飛船連線區,飛船連線區自然是由馬武和吉志明這些維護避難所的關鍵人物駐守,而其他區域,則可以按照四宮格的佈局來進行分配。”
他繼續規劃:“生活區和辦公區設在西側,那裡空間更為開闊;工業區和科研區則位於東側,緊鄰飛船,便於管理和監督。”
在等待方衛華的間隙,張瑜已經開始著手避難所的佈局設計。章琰提供的圖紙詳盡地展示了三層結構。
“東面的工業區和科研區位於第三層,西面的生活區和辦公區則位於第二層,而最為關鍵的飛船連線區,則位於最便捷的第一層。”
張瑜讚賞道,“這個設計巧妙至極。儘管只有三層,但每層的層高都達到了百米,中間還預留了約15米的緩衝區,足以確保各個區域之間互不干擾。至於區域間的通勤問題,我們可以透過人工操作來解決。”
他琢磨道:“藉助飛船的高科技,只需十人操作,電梯就能正常執行。這樣,避難者也不會感到無聊,還能有所貢獻。在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下,每個人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此外,我在生活區還準備了藍星上大部分的娛樂專案,以豐富大家的休閒時光。”
所有這些終端,都將由飛船的智慧管家章琰統一管理,確保一切井然有序。
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