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少林寺秘史(第1/2 頁)
“這樣說來少林寺的功夫豈不是斷了?”梁永豐問。
“就是斷了!”黃衛點點頭道。
“不對,不對!”梁永豐連連搖頭,“我可是聽說少林寺最頂尖高手都是搞後勤的,像什麼燒火的頭陀,掃地的老僧。你沒跟那幾個老和尚聊聊?”
“我聊了!”黃衛一拍大腿,可能是拍的太重了,拍完之後,他邊揉著大腿邊道,“不拍戲的時候,我就跟那些老和尚聊天,還想跟他們學兩手。可是他們說,他們不會武術,少林寺也不允許他們學武術。”
“不對吧!”梁永豐想起了前世影視劇中的某些情節,“少林寺的和尚不都是用挑水鍛鍊的嗎?”
“少林寺的武僧可以用挑水鍛鍊,但是雜役僧,是絕對不允許學功夫的!”黃衛用非常肯定的語氣道,“少林寺的等級是非常森嚴的,除了方丈以及各個院、堂的座元這些管事和尚,普通和尚中,等級最高的不是武僧,而是負責唸經的和尚。少林寺以前是皇家寺院,皇帝經常招少林寺的和尚過去講經,一旦講的好了,皇帝高興了,直接就任命為方丈了。歷史上的少林寺方丈其實大多數都不會武術。”
“不會武功!”梁永豐有點驚訝。
黃衛繼續道,“其次就是武僧,他們是負責保護寺院的,也是出方丈第二多的,再往下是負責接待客人的知客僧,負責收田租、採買的典務僧,他們不怎麼唸經,不怎麼習武。最低階的就是這些雜役僧,他們負責洗衣服、做飯、倒夜壺、刷馬桶,跟地主家的僕役沒有區別。”
梁永豐聽著感覺這一套有些熟悉,仔細一項才明白,“這不就是印度種姓制度那一套嗎?唸經的就是做祭祀的婆羅門,武僧就是做武士的剎帝利,知客僧和典務僧就是做商人的吠舍,雜役僧就是隻能做低賤工作的首陀羅。”
“我不知道印度種姓制度!”黃衛搖了搖頭,“不過我聽他們說,少林寺確實是一個叫跋陀的印度和尚創立的。”
“不是達摩嗎?”梁永豐問。
“達摩只是跋陀的弟子!”
“你繼續說,以前少林寺到底有多少土地?”梁永豐問。
“這就多了!”黃衛想了想道,“聽他們說,少林寺的田產有皇帝直接賞賜的,更多的是農民自己投靠過去的。在古代,寺院是不用交賦稅的,老百姓為了免掉賦稅,就把土地捐給寺院,以後繼續耕種,只給少林寺交佃租就行了,不用交官府的賦稅,據說最鼎盛的事情,整個河南將近十分之一的耕地都是少林寺的。對付起佃農來,少林寺也跟地主沒區別,交不上田租的,就得賣兒賣女!那幾個老和尚裡,就有好幾個是少林寺佃農家的孩子,由於交不上佃租,抵給了少林寺。所以少林寺會收俗家弟子,但是絕對不允許雜役學功夫,否則雜役僧一旦學了武術,反抗起來,少林寺就亂了!”
“所以他們養這麼多武僧的目的,就是防止佃農反抗?”梁永豐問。
黃衛搖了搖頭道,“鎮壓佃農倒是其次的!佃農不敢反抗他們,不種少林寺的土地,佃農就得種其他地主的土地,到時候既要交佃租,又得交賦稅,少林寺養武僧的主要目的是跟其他寺廟爭搶土地,搶佃農!”
“少林寺不是皇家寺院嗎,還有誰跟他們掙?”梁永豐問。
“當然是其他皇家寺院,主要是山西那邊的,登封離山西只有100來公里,歷史上,兩邊的寺院為了掙土地,掙佃農,沒少發生械鬥。尤其是洛陽,那裡是雙方爭奪的焦點,三門峽市成立前,洛陽跟山西直接交界。我們這一次的劇情,就是安排從洛陽開始的,我問過那幾個老和尚,少林寺以前在洛陽確實有很多田地,還有幾個大糧倉,裡面囤積的糧食,最少的時候也夠幾萬人吃的,少林寺常年都會派駐一隊武僧到洛陽,不是要他們種地,而是跟山西那邊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