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有點耳熟(第1/2 頁)
“老章!”周餘大喊一聲,衝一個看起來五十歲上下的中年人迎了上去。
“老餘,真的是你!”那人也衝周餘迎了過來,“來之前,董事長跟我說你在這邊,我還不相信!”
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一副成功會師的架勢。
見兩人聊的火熱,梁永豐忍不住輕咳了一聲道,“咳咳!周總經理,這位是……”
“忘記介紹了!”周餘揉了揉臉,“老闆,這是我的前同事,也是長城電影公司的著名導演章辛焱!”
“原來是章導!”梁永豐伸出手,同時心裡忍不住嘀咕,章辛焱?
這個名字,為什麼聽起來有點耳熟?
可是他又想不起來,章辛焱跟哪部電影有聯絡。
兩人寒暄了一番,張鑫炎把其他人介紹給梁永豐。
長城電影公司這次總計派來了16個人,張鑫炎是導演,同時也是這支攝製組的組長,其他的還有攝影師、燈光師、收音師、場記……
長城、鳳凰雖然在香港,卻是大陸開設的電影公司,性質跟華潤是一樣的。
他們不少電影都是在大陸取景拍攝的,來大陸很方便。
“這裡太熱了,我們換個地方說話!”梁永豐道。
“這個……”章辛焱向四周看了看,“我們有幾個箱子是託運過來的,不知道要在哪裡領取!”
攝製組帶來的東西非常多,主要是各種裝置,有攝像機、膠片、反光板,各種射燈、支架。
由於是一部關於龍舟的紀錄片,為了便於拍攝,攝製組還帶來了一架載人搖臂。
光是裝這玩意的箱子就跟一個電話亭差不多大小,而且還是金屬的,整個箱子重達好幾百斤。
梁永豐一看這架勢,乾脆打電話給縣運輸公司,讓他們派了一輛卡車過來。
從石龍到莞城的公路太差,這些裝置又磕碰不得。
司機一路小心翼翼,一直到傍晚時分,才趕到了莞城鎮。
攝製組一行人在華僑大廈辦理了入住手續,晚上樑永豐宴請眾人。
幾杯酒下肚,周餘和張鑫炎不禁聊起了往事。
跟大多數人一樣,梁永豐知道香港有邵氏、嘉禾、新藝城三大電影公司。
還知道永盛、中國星、寰亞、英皇、星輝、銀河映像等公司。
卻不知他從來沒聽說過的長城、鳳凰曾經也是香港影壇的霸主。
香港第一部票房破百萬的電影,是1964年鳳凰影業的《金鷹》。
長城和鳳凰旗下的夏夢、石慧、陳思思、樂蒂、朱虹……曾經都是香港紅極一時的明星。
還有後來瓊瑤劇中總能看到的劉雪華,關之琳他媽張冰茜,也都是長城電影公司出去的。
男演員方面也有傅奇、鮑方、江漢、黎漢持、高遠,當然還有關之琳她爹關山。
金庸也曾經在長城電影公司當編劇,當然他主要是為了追夏夢。
當年長城、鳳凰累計盈利高達數千萬港幣。
可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六十年代後期,長城和鳳凰的發展勢頭戛然而止。
院線就只能翻過來,倒過去,放映那幾部樣板戲。
七十年代後期,當他們終於能重新拍片的時候。
曾經的絕代佳人要麼已經嫁人,並且定居他鄉,要麼就是轉投了其他公司。
不過這也不能怪人家,當時的電影明星收入跟普通工人差不了多少。
長久無法拍片,就長期沒有收入,任誰也受不了。
能夠堅持下來的,經過多年煎熬,臉上也已經爬滿了皺紋。
更麻煩的是他們的製作理念已經落後於時代。
七十年代,香港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