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玉米種(第1/3 頁)
休息的時候,李胤一邊給晏寧捏肩,一邊問晏寧能不能教他開收割機?
晏寧笑眯眯的說:“教你沒問題,但你在華國還是黑戶,即使學會了你也考不出證。
不過,在自家田裡開開還是可以的,前提是,別被相關部門查到。”
李胤一愣,:“這種機械也要證件才能駕駛嗎?”
“當然了!現在幹什麼不要證。前兩年還有些地方的奇葩,吵吵著給農作物打藥還要專門辦證呢。
純粹是腦子有病,一幫子被養廢了不懂裝懂擱那充大爺的完蛋玩意兒。”
李胤早就習慣了自家女朋友時不時滿嘴兒東北味兒的犀利吐槽:“你有?”
晏寧瞬間驕傲了:“那上當然!我十五歲就會開收割機了,十八歲一到年齡,我去考了專業的農機駕駛證。連我哥都沒有!”
李胤揉了揉她的發頂,含笑道:“我家寧寧真厲害!”
“是吧,我也覺得我很厲害。
大學在基地實習時,同學和老師們知道我會開收割機,還有專業的駕照時都驚呆了。”
尤其在知道她家竟然種了兩萬多畝水稻時,更是驚得下巴險些掉下來。
若不是她攔的快,老師差點就向上頭打報告申請,把實習地點換成她家了。
老實說,她是真不想弄一大幫子半吊子天真小可愛,去嚯嚯自家的稻田。
那可都是她爺爺她爸,再算是她這代,三代人的心血,誰家的稻田誰心疼。
晏家現有的三臺收割機,再加上外聘來的七臺,10臺收割機忙碌了十多天,總算把所有的稻子都收割完歸倉。
也是天公作美,收割期間沒有下過一滴雨,天天都是秋高氣爽的大晴天。否則這個這個收割期還會再延長一些。
收割後的稻穀,機械直接烘乾,快速入倉。避免因為天氣不好,曬不幹而發芽。
烘乾的稻穀,在晏家的數個倉庫裡堆成了山。
那是真正的谷山。
李胤只在大昭國最富裕的兩個州府的官倉,見過這麼多糧食。但單論質量,那是絕對沒法比的。
平均畝產千斤,總共200多萬斤稻穀,只一個晏家就相當於大昭國的幾個縣,甚至是一整個州府的產量。
現代科技的力量是何等恐怖,李胤再次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同時也堅定了要在大昭國推行高產良種的信念。
李胤將秋收的全過程,都拍成了照片,或是攝像留存了下來。
將來回京時,帶給皇帝和太子兄長看。
有些事情必須得讓皇帝看到切實的好處,這樣,將來真正做起事情來,才不會遇到大的阻礙。
整個秋收期間,晏家的忙得不可開交。等秋秋完了,大昭國那邊,也出了元宵。
李胤收到了京城的詔令,讓他過完正月,就率領大軍班師回朝。順便將高產糧種押運回京。
聽說李胤即將回京,晏寧這邊也終於騰出空來,坐上高鐵前往母校所在的城市,找到了從前的老師。
那位老教授對於晏寧的印象深刻。
畢竟長成明星似的漂亮姑娘,擼著袖子,卷著褲腿兒,開著大型聯合收割機在實驗基地哐哐幹活收稻子的。
在他幾十年的教學生涯裡,也就這麼一位了。
更別提這姑娘家裡種了2萬多畝的水稻,就讓這位農學教授的印象更加好了。
這姑娘是真心喜歡種田才來學農的。
這會兒聽說晏寧又“弄了一大塊地”,想要種玉米。
這位教授二話不說就給批了1萬斤,他所在農科院最新培育出來的最好的玉米種子。
不僅產量高,抗病力強,而且還可以自行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