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自跳入圈(第1/2 頁)
朱祁鈺心中已有定計,側目看向成敬:“那衣角可查出什麼?”
成敬搖頭:“未曾,東西兩廠中不乏有在宮中伺候多年之人,都言從未見過如此繡花。這衣角上的圖案,非同尋常,必有深意。殿下,依臣之見,此物或許與宮中某位貴人有關,或許能從宮中侍女或太監中探得一二。”
“不用,後宮不成氣候,不用驚擾後......”
忽然一個念頭在朱祁鈺腦海中一閃而過,臉色一頓。
“殿下?”
成敬疑惑怎麼說一半斷一半?
朱祁鈺回過神,沉沉道:“傳話給吳太后,詢問她是否見過這繡花圖案。另外,讓東西兩廠的人停手,再傳話給錦衣衛副指揮使李要,讓他緊盯皇上身側,一旦發現任何異常,立即上報。”
“成敬,你找個內侍去一趟,將這衣角交給吳太后,看她是否認得。但切記,此事必須保密,不得讓其他人知曉。”
念慈宮。
吳太后正念著佛經,宮女在一旁往熏籠裡添著香料。
宮中靜謐,只有偶爾傳來的誦經聲和香料燃燒的細微聲響。
忽然,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一內侍匆匆步入殿內,雙手捧著一個精緻的錦盒,他恭敬地跪在吳太后面前,輕聲說道:“太后娘娘,殿下有要事相告,特命奴才前來呈上此物。”
吳太后微微睜開眼,目光從佛經上移開,她示意宮女停下手中的活計,轉而注視著內侍。
她知道,若非重要之事,朱祁鈺不會派人尋她。
內侍開啟錦盒,露出裡面的一塊繡花衣角。
吳太后一見之下,臉色微變,她接過衣角,仔細端詳起來:“殿下是從哪裡得到這衣角的?”
內侍恭敬地回答:“回太后娘娘,這是殿下在糧倉火災現場發現的,殿下認為這繡花圖案非同尋常,特命奴才前來詢問太后娘娘是否見過。”
“這繡花圖案,哀家確實見過。這是宮中御用的繡花,只有皇族才能使用。不過,這圖案哀家已有多年未見,不知為何會出現在糧倉火災現場。”
內侍聽後,忙問:“那太后娘娘可知這圖案屬於哪位宗親?”
吳太后搖了搖頭:“這圖案我只記得是多年前宮中一位親王所用,但具體是哪位親王,哀家已記不太清。殿下近日可還有其他異常之事發生?”
內侍低頭回答:“回太后娘娘,除了這繡花衣角,殿下並未提及其他異常之事。不過,糧倉火災發生後,殿下一直憂心忡忡。”
吳太后對前朝之事略有耳聞,揮手示意內侍退下。
貼身宮女見人走遠了才上前揉捏吳太后肩膀:“娘娘為何不直接說出是哪位親王?殿下近日憂心忡忡,若能查明真相,或許能減輕他的負擔。”
吳太后輕輕嘆息,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哀家並非不願,這繡花圖案雖似曾相識,但哀家畢竟年事已高,記憶難免有所模糊。況且,宮中之事紛繁複雜,若無確鑿證據,輕易指認只會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動盪。你且將此事暫且放下,哀家自有打算。”
“娘娘所慮甚是。只是,若殿下因此事而心神不寧,對朝政豈不是有害無益?”
吳太后緩緩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外面的宮牆,沉吟片刻後說道:“罷了,後宮勿要干涉朝政,今日之事你我就當未曾發生。”
“是,娘娘。”
送往京城參郕王的奏摺如滿天的雪花,紛紛揚揚地落在了紫禁城的琉璃瓦上。
朝堂之上,大臣們議論紛紛,對郕王的彈劾之聲此起彼伏。
朱祁鎮左耳聽右耳出,權當耳邊風。
他心中自有盤算,對那些紛擾的奏摺並不放在心上。畢竟,他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