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不務正業(第1/3 頁)
理智終於戰勝了衝動,這讓盧傳廷沉下心思冷靜的思考。
修好,借糧?
大丈夫能屈能伸,要不給魯王個面子!?
可是大丈夫又豈能鬱郁久居人下!
到時候再撕破臉皮,遭人詬病嗎?
現在有了爭雄天下的資本,更加不能行差踏錯,君王的汙點是導致戰亂的導火索。
歷朝歷代,盛世時期也會爆發戰亂,其根源不能全怪君王,但至少佔了很大的比重。
連唐太宗、明太宗這樣的賢君聖主,都會因為得位不正而惶惶不可終日。
況庸君乎!
盧傳廷當然不是庸君,所以他很快便想到了一個辦法。
貿易!
他有大把的好東西,不信魯王不喜歡!魯王的官員不喜歡!魯王的富豪們不喜歡!
貿易就是做生意,在這個以物易物的年代。
用玻璃換糧食,用肥皂換糧食,用毛衣換糧食,不行用精鹽、白糖、煤爐、火柴,這些總不會拒絕了吧。
不要問這些東西的成本,問!就是不知道。
魯王不答應進行貿易怎麼辦!
我有特種兵三千餘,民心百萬,還有剛剛歸心的大批魯王下屬。
更有豐富敵後活動經驗的大將黃毅。
不答應!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這個冬天,會有十萬貨擔郎進入浙東其餘的府縣,打通貿易渠道。
等開啟一定的市場後,再用高階貨物,撬開魯王麾下貪官們的胃口。
高階貨物當然也有很多,比如白酒,香水,鏡子,玻璃器皿等等。
不心動,不可能的,為了利益爭的死去活來,不就是為了享受別人沒有的東西嗎。
擁有這些超越時代的貨物,方能顯示出身份的高貴,何況奢侈品永遠不缺市場。
解決問題的同時,又能削弱魯王的力量,還能改善民生,一舉多得!
等漢家軍的仁義之名傳遍閩浙,收復失地就變得易如反掌。
真是完美的計劃!
還順手解決了十萬人的就業。
小爺庸君乎!?
把計劃傳達給鎮江,令陸康儘快辦妥此事。
順便帶著張煌言這些刺頭們,進行一次友好訪問。
讓他們見見日新月異的江南新風月。
見過水泥路嗎?見過柏油路嗎?工廠大樓?水泥溝渠?冬天的蔬菜瓜果?
水鄉十八道,大路無數條。
小娘從文吏,官衙半字銷。
農家日三餐,炊煙齊渺渺。
曲徑通幽處,還有牧童笑。
見過嗎?
再帶他們體驗體驗。
煙雨江南秋風雅,槳聲燈影敘瀟灑!
東舟漁火聲聲慢,秦淮風韻入萬家。
人前不跪拱手言,仁兄好似活菩薩。
十里街市擠不進,正陽門下不點蠟。
見過這些,就不信他們還不肝腦塗地。
如果這樣都打動不了他們,那還是送回家養老吧。
要了也是個廢物!
叮囑讓袁長青帶隊,反正老袁比較喜歡看別人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解決煩惱後的小爺開始放飛了自我,最近迷上了各種美食。
煎炸烹煮炒,蔬菜與麵糰共舞,油鹽跟醬醋齊飛。
讓一眾文臣武將們很是無語,有當木匠的皇帝,哪有當廚子的皇帝。
望之不似人子。
但盧三爺不這麼想,自家侄兒弄的東西真好吃,尤其菜餚,可謂一絕,絕上絕。
於是前來勸諫的文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