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各部主官(第1/3 頁)
當然,有些權力還是要抓牢的,比如兵權。
殿中的眾人也是聽的雲裡霧裡,任何政策的實施都需要經歷時間的檢驗。
並不是說看似完美的就是好的。
於施政者而言,本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盧傳廷接著往下說。
“以後的朝會就以大會的模式討論進行,邀請一部分平民參與進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民生問題為首要問題。”
這句話一出,真的是在人群中投下了一顆炸雷。
首先出班的這人名叫陳子龍,松江府人,受顧炎武邀請而來,對新文化很有興趣。
“總督大人,懋中有一事不明,還望大人指教。”
陳子龍,字懋中。
還沒等他提問,盧傳廷先問道:“懋中姓陳?”
陳子龍一愕,隨後拱手:“回大人,晚生確實姓陳。”
盧傳廷點點頭,不動聲色,抬手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他提問。
再也沒有初見名人時的激動了,雖然這個人一點都不比顧炎武差,小爺也是有城府的人。
“歷朝歷代以來,都講究強幹弱枝,體恤民情是好的,可是讓平民參與進來,會不會削弱朝廷的權力和威信。”
這是陳子龍的問題。
也是大多數官吏的問題。
盧傳廷擺擺手。
“這個懋中大可不必擔心,老百姓日子過得好,自然會擁護朝廷。”
一番討論後,眾人覺得可行,陳子龍拱手退回了班中。
畢竟民生問題也不完全是老百姓的問題,說到底大家都是受益者,唯獨損害的是皇權。
平民參加會議在這個時代推行,當然沒有阻力。
甚至比偉人時代更加容易。
明君聖主會經常請一些賢者詢問民生,民情。
昏庸的君主也會,但是多半是作秀,但至少有例可循。
明末其實是很開放的,老百姓還沒接受奴化的教育,思想禁錮遠沒有那麼厲害,對新興事務的接受能力,遠超20世紀初期。
一些陋習還沒有發揚光大,最典型的女子纏足,清史記載。
北方大約五分之二,南方不足五分之一。
民間女子連百分之一都達不到,全國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
因為這個年代,女子也是重要的勞動力,除非家境富裕,不用幹活的才會纏足。
而且這個年代的纏足,是真的就只是纏一下。
遠不是清朝中期流行的那種‘下折法’。
討論完了基本的施政方針,接下來就是安排人事的環節了。
閻應元暫領閣部。
陳明遇管律法和司法。
地盤小,人才少,而且貪汙腐敗這個時期不會大規模發生。
即便有些,還是能夠忍受的。
陳明遇主管律法和訴訟,就暫時壓了兩個部門的擔子在身上。
張楚管軍部,袁長青管通訊和交通。
陳世忠管國防,胡大牛管財政,顧炎武管教育和農業。
瞿方山管民兵,王三寶管治安。
沈不浪管特勤。李軍管警衛。兩人同屬安全部。
又給才來的陳子龍和吳應箕安排了差事。
吳應箕管文化兼了個教育的副職。
陳子龍管民政兼了個農業的副職。
這兩個任命一說出來,吳陳二人差點就跪下了,這什麼個情況,他們既沒有官身,也不是漢家軍的人。
不但是一部的長官,還兼了個副職。
不過沒等他二人驚訝完畢,後面有更加勁爆的任命,把兩人震得外焦裡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