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準備上學(第1/2 頁)
自從傻柱和許大茂的事件過去以後,轉眼間王毅的兩個孩子王天和王敏也5歲了,該上學了。
這天晚上,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享用晚餐。王毅一邊吃著飯,一邊看著兩個可愛的孩子,心中湧起一股責任感。他知道,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機會。
於是,他放下碗筷,清了清嗓子,對妻子阿茶說道:“媳婦兒,眼看著兩個孩子已經6歲了,是不是該考慮送他們去上學了?”
阿茶停下手中的動作,抬起頭看向丈夫,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她輕聲回答道:“是啊,轉眼間孩子們都已經6歲了,可是這麼小就送去學校,會不會太早了啊!我看很多人家的孩子都是十歲才上學的呢。”
阿茶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在那個年代,大多數家庭都面臨經濟困難,許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入學的最佳時機。因此,入學的新生年齡普遍較大,十歲才開始上學的情況並不少見。
王毅理解妻子的顧慮,但他堅信教育對於孩子們未來的重要性。他耐心地解釋道:“我們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雖然現在可能會覺得早一些,但提前接受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學習環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早期教育對孩子的智力發展也有積極影響。”
阿茶聽了王毅的話,思考了片刻後點了點頭。她明白丈夫的用心良苦,也希望孩子們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但她還是有些擔心孩子們是否能夠適應學校的生活。
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好多孩子都是十歲以後才去上學的呢。電視劇裡的何雨水呀,二十多歲才讀完高中,這就說明她上學可晚啦!
可能是因為她爹何大清跟寡婦跑了,她哥傻柱這個大男人又比較粗心,所以她才晚入學的。不過呢,不管怎麼說,她這求學路真是夠艱辛的。
不過好在,傻柱這個當哥哥的,對妹妹那可是好得很呢。每個學期的學費都按時交,就為了讓妹妹能讀書。而且他一回家,要是有啥好吃的,肯定會給妹妹留一份。
這關心和照顧,真是把傻柱對家人的責任感和親情體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傻柱真沒辜負他爹何大清的期望和囑託。
只可惜啊,隨著劇情發展,傻柱慢慢就陷進秦淮茹的感情漩渦裡啦,出都出不來。從那以後,他就不再往家裡帶盒飯了,全都送給秦淮茹了。
不僅如此,他還經常把自己的工資借給秦淮茹,幫她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至於他自己的吃喝,就每天在軋鋼廠的食堂吃飽了再回家。
這麼一來,家裡就很少做飯了,何雨水常常餓著肚子,只能靠喝涼水充飢。有好幾次啊,她在學校餓得都暈倒了。這些情節啊,既顯示出傻柱在感情面前沒了理智,也反映出當時社會好多人都面臨著物質匱乏和生活壓力的難題呢。
為了填飽肚子,她琢磨著向街道辦申請點附近火柴盒廠糊火柴盒的活兒,可街道辦毫不留情地給拒絕了。
為啥呢?原來啊,傻柱每個月有 37.5 元的工資,而這些糊火柴盒的工作是街道辦特意爭取來幫助貧困戶的。何家可不屬於貧困家庭喲。
不過呢,面對現實的無奈,大家也只能接受啦。畢竟貧困確實是當時大多數人生活的真實樣子。
“得嘞,明天我買點東西,去三大爺家打聽打聽學校的事兒”王毅語氣輕鬆地說道。
三大爺閻埠貴,自打公私合營後,又換了工作地兒。之前他在的學校和軋鋼廠的工人子女學校合併成了一所叫紅星小學的新學校。
在這個年頭,學校對生源那可是相當歡迎。只要學生願意來上學,好多事情都好辦得很呢。哪怕拖欠學費一個學期,學校也不會隨隨便便就讓孩子退學的。
國家對現在的學校可重視了,一直努力培養高階知識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