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先賺錢(第1/2 頁)
最終,何家豪還是決定先從紀德置業公司下手。
這是一家小型公司,市值在5000萬左右,以物業出租為主,目前欠債3500萬,負債率超過七成,處於破產的危險邊緣,唯一有亮點的是在灣仔有一間600座的小戲院,其他物業都是零散於各區,最多便是店鋪。
紀德置業公司的董事長郭紀德,是一個63歲的老頭,這幾年的跌宕起伏已經讓他厭倦了商場,想賣掉紀德置業公司置換一些現金,回到新界養老。
何家豪仔細一想,對著秦海明道“去聯絡一下紀德置業公司的董事長,說我對他的公司感興趣,想約他出來談談。”
“大佬,這些都是瀕臨破產的公司,你會是想買下來發展吧?這可能要虧本。”秦海明有些擔憂激動的說道,大佬旗下的公司都發展不錯,要是在這栽了跟頭,有可能打擊到大佬,而且對雲之夢的影響也很大。
“不會虧本,這是一門生意,不是要發展那些破產的公司,我都已經有兩家地產公司了,還收購那麼多公司幹嘛?再說了,當初的華美置業和宏利發展,哪家不是快要倒閉的。”何家豪沒好氣的說道“你約好郭紀德之後,再去打聽一下有什麼發展好的公司想要上市。”
我
“那倒也是,大佬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比起那些大亨也是一點都不遜色的。”秦海明不要臉的把何家豪一頓誇,“那我馬上去約郭紀德。”
看著秦海明離開的背影,何家豪搖了搖頭,都這麼久了,這傢伙作態一直都沒有改變。
‘做殼’是很有市場,一堆的公司都想上市,卻被各種條件阻礙,當然做殼也是有風險的,很容易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甚至會為旗下公司招來調查。
所以何家豪只是重組瀕臨倒閉的上市公司,然後出售,至於其他的,他只是會提點一兩句。
這中做法很早就有了,不過手續麻煩,而且相關部門不太喜歡華資企業上市,現在不一樣了,自72年以來,各種政策放開,才會有一堆企業等著上市。
霍健寧一直在忙著青州英泥公司裝置購置的事務,本來是意屬rb國的裝置,比較便宜,但是想到公司未來的問題,何家豪還是力主採購德國的產品,畢竟比較可靠。
而且青州英泥公司賬上有著1000多萬的現金,足夠支付那套裝置的價錢。
現在裝置已經投入使用,產能是原來裝置的2倍多,逐漸佔領了不少市場份額,達到了47的比例,而且還在上升之中。
“老闆,地產一直在漲,青州英泥公司的水泥銷量很不錯,今年的盈利很有可能超過1000萬,不過凱恩家族一直建議紅磡地皮開發,他們意向的公司是黃河實業。”霍健寧臉色陰沉的說道。
自去年以來,黃河實業公司在香江展露頭角,加上天水圍等地區的儲備地皮,成為了香江華資企業中的大公司,在開發自家地皮的同時,還盯上了別人公司的地皮,希望分得一杯羹。
這麼快就盯上了青州英泥,何家豪還是覺得有點意外。
“不用管凱恩家族,我們534的股權足以控制青州英泥的一切,黃河實業去找凱恩家族,而不是來找我們,很明顯是小看我們宏利發展。”何家豪冷笑一下,“明年他就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雖然搶不了黃河實業的目標公司,但咬下一塊肉,還是不難的。”
“嗯,九龍倉公司的股權我們持有4,再購入幾百萬股,達到10,哪怕是怡和都不敢小瞧我們了。”霍健寧臉色稍微緩和一些,老闆都不太把黃河實業放在眼裡,他自然會向老闆看齊,手裡的資本足夠,用不著怕任何人。
何家豪眯起了眼睛,現在是5月中下旬,九龍倉大戰仍在繼續,這個時候李家誠應該考慮換一個收購目標了,畢竟他的資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