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農政全書(第1/2 頁)
說是“四大農書”,但在趙高看來,《汜勝之書》、《陳敷農書》和《王禎農書》這前三本農書,皆遜於那最後一部農書。
即,明代徐光啟所著《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在中國農學史上的地位——
就如同《詩經》之於古典詩歌。
又如《本草綱目》之於古代醫藥。
成為我國傳統農學的代名詞。
可與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同懸日月,並列為我國農學著述之兩大豐碑。
《農政全書》有12目,共60卷,內容宏富。
集前人農業科學之大成,總結了清代之前的農業科學技術。
堪稱為當時祖國農業科學遺產的總彙。
《農政全書》與其他四大農書,最大的不同之處便是其“農政”思想。
而貫徹這一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也正是《農政全書》不同於其他大型農書的特色之所在。
《農政全書》按內容大致上可分為農政措施和農業技術兩部分。
前者是全書的綱,後者是實現綱領的技術措施。
所以在書中人們可以看到開墾、水利、荒政等一些不同尋常的內容。
並且佔了將近一半的篇幅,這是其他的大型農書所鮮見的。
其他農書,雖然都是以農本觀念為中心思想。
但其重點主要在生產技術和知識,可以說是純技術性的農書。
以“荒政”為例。
其他大型農書,如漢《泛勝之書》、北魏《齊民要術》,儘管也偶爾談及一二種備荒作物。
甚至在元王禎《農書》“百穀譜”之末,開始出現“備荒論”。
但是卻不足2000字,遠遠比不上《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中,“荒政”作為一目,有18卷之多,為全書12目之冠。
目中對歷代備荒的議論、政策作了綜述,水旱、蟲災作了統計,救災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
最後還附草木野菜可資充飢的植物414種。
可以說,《農政全書》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徐光啟以“農”“政”辯證關係為基礎。
展現了經濟、技術與農業生產部門相統一的“大農業”系統觀和生態觀。
《農政全書》的精要之處也在於,徐光啟並沒有僅僅將農業問題拘泥於對以往的農業科學知識的總結。
而是將目光放到了更為長遠的政治生態上,將農政措施和農業技術相結合。
使《農政全書》超越了以往的純技術性的農業書籍,集中表達了徐光啟以農治國的農業生態觀。
正因如此,這本書的位格,要高於其他四大農書。
這本書若是讓許茂一觀,一定會極大改變其世界觀。
當然,這本書中的一些內容,趙高也做了刪改。
比如其中對棉花栽培技術的總結。
據說中國古代沒有棉花,只有綿花。
棉花是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的。
且一開始只在一些邊疆地區種植,並未大面積種植。
直到宋朝以後才開始大面積推廣,如黃道婆,便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
關於棉花的記載,古農書中最早見於唐韓鄂的《四時纂要》。
以後便是元代的《農桑輯要》和王禎《農書》。
但記載都很簡略,僅有寥寥數百字而已。
而《農政全書》則系統地介紹了長江三角洲地區棉花栽培經驗,內容涉及棉花的種植制度,土壤耕作和豐產措施。
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總結的“精揀核,早下種,深根,短幹,稀科,肥壅”的豐產十四字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