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偷襲北海(第1/2 頁)
蕭建在琅琊國做琅琊相多年,而他背後的蕭家,也是琅琊國著名計程車族。
去年黃巾起事時,就沒有攻破琅琊國的治所莒縣。
“黨錮”一解,蕭家馬上就拉起了一支足有近萬人的軍隊,牢牢地守著莒縣。
臧霸軍和陶謙手下的丹陽軍,把徐州的大股黃巾剿滅,而蕭家軍也掃平了莒縣附近的黃巾餘黨。
臧霸軍從莒縣附近經過時,蕭建早已經收到了通報。他不僅早就發現了臧霸軍,而且還知道臧霸軍是去攻打齊國的。
蕭家早就接到了京都來信,所以蕭家軍也一直謀劃著進入青州,破壞“農莊之策”。
他本想請示刺史陶謙,可這無緣無故地進犯青州,擔心陶謙不同意。所以蕭家聯合了數個琅琊國世家,一直在悄悄地準備著。
陶謙沒有通知蕭建,是因為蕭建不懂軍事。
他也確實不懂軍事。可那麼多世家中有人懂啊。
等這些世家知道了臧霸軍要攻打齊國時,以蕭家為首的幾個世家,就乾脆裝作不知道此事,任由臧霸軍從他們的家門口路過。
而他們則在籌劃著悄悄從沿海道路進入北海國。
蕭家軍派出了大量斥候,時刻監視著琅琊國與青州的交界處。
等到臧霸軍已經開往齊國,蕭家軍仍然未動。
直到護民軍從青州蜂擁而出,繞道前去堵截臧霸的後路時,蕭建才下令出兵。
不是說蕭建沒有軍事才能嗎?可他怎麼把時間把握得這麼準?
當然不是蕭建的計謀。
出謀劃策的,可是名人。
誰呀?
他就是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
此時,諸葛珪剛好辭去泰山郡丞,返回琅琊養病。
諸葛家族在琅琊,可是僅次於王氏、謝氏的望族。所以,各世家都來找諸葛珪出主意。
諸葛珪本就重病,聽了世家的講述後,只能簡單地給他們講了講相應的策略。
一共三條:
一、要進入青州破壞春耕,風險極大。甚至未必能夠進得去。能想出“農莊之策”的人,怎麼可能不防備世家大族的反撲?
二、要進入青州,一定要確定青州軍已經離開青州境內,至少在北海國沒有青州軍。就算進去了,最好只在青州靠近琅琊的邊界附近,簡單破壞一下就馬上撤回,以此給那些朝廷重臣交差就行了。
三、一旦深入,不僅可能會全軍覆沒,甚至可能牽連到各個家族。
諸葛珪重病,他的三個兒子還小,諸葛家自然沒有參與此事。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琅琊國最大的兩個世家,琅琊王氏和琅琊謝氏,都沒有參與此次行動。
按諸葛珪的吩咐,這些世家真的按住了性子,臧霸軍過去後,他們也沒有行動。
結果,還真等到了青州軍從青州內蜂擁而出,準備迂迴攻擊臧霸軍。
這下子蕭建判斷,青州內再無兵馬,他們完全可以偽裝成黃巾軍,衝入青州撈上一把。
蕭家軍領軍將領,在東漢末年,也算是小有名氣。
他叫孫觀,字仲臺。
他和臧霸一樣,都是配合陶謙討伐黃巾軍,因戰功而被陶謙封為都騎尉。
不過,他與臧霸的關係非常好。所以他沒有獨自領軍,而是甘願在臧霸手下。
臧霸駐紮開陽後,想接手蕭建的八千蕭家軍,就把孫觀派到了莒縣。
誰知道,蕭建堅決不肯交出兵權,直接把孫觀給晾在莒縣。
你臧霸在琅琊可沒有什麼根底,憑什麼要把蕭家軍交給你?這是蕭建的心聲。
可這次要出兵青州,蕭建才發現,自己竟然沒有一個合格的領軍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