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倉促決戰(第1/2 頁)
孟家的舉動對於汴京知府洪正旗來說可謂瞭如指掌,因為這豫州自古以來就從未出現過能夠真正掌控話語權、執掌一方權柄的官員或者世家大族。不僅如此,這裡甚至連藩王的封地都未曾設立,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實現自給自足。面對當前嚴峻的形勢,別無他法之下,只得一邊火速向長安城發出求救訊號,另一邊則緊鑼密鼓地組織起當地的軍隊,積極籌備以抵禦來自孟家咄咄逼人的攻勢。
而王仲衡內心深處並非不願意從豫州或自己的晉州作為突破口,直入秦地。然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深知這樣做的困難程度實在過高,相比之下,採取由北向南逐步推進的策略反而更為簡便可行。所以此時此刻,他無法對孟延秉提供任何實質性的支援,當務之急乃是想方設法攻克上郡這塊戰略要地。哪怕為此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有可能會犧牲掉自己的親生兒子,他也在所不惜!
但棘手的問題在於,據他所掌握的情報顯示,上郡竟然擁有將近九萬之眾的兵馬,而且更要命的是,這裡還留存著柳家遺留下來的威力驚人的火炮。此外,至於楚驍究竟是否依然堅守在上郡,目前尚不得而知。如此錯綜複雜的局面擺在眼前,令他一時間感到茫然無措,全然不知該如何抉擇才好。
“爹,咱們真的不能再猶豫不決了!哪怕二哥不幸被敵軍所擒,眼下咱們又哪有什麼退路可言?若是與那孟家一同對燕地形成合圍之勢,必定會給楚驍和李家留下喘息之機。待得他們成功擊退匈奴,稍作休整後自關中進軍殺來,咱們可就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境了呀!”
說話之人正是王仲衡的第三個兒子王瞻。想當初,他本無多少機會能夠執掌這份家業,但如今大哥王璽已然戰死沙場,二哥更是遭敵人生擒活捉,如此一來,他便自然而然成為了家族中的不二之選。
此刻的王仲衡只覺腦中一片混沌,著實難以理清思緒。一則自身於行軍打仗之事並不精通,亦缺乏如柳刑風那般值得信賴、能征善戰的得力干將;二則家中最為精於領兵作戰的次子竟被楚驍這般輕易地俘獲,這著實令他倍感棘手,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
無奈之下,王仲衡只得長嘆一聲道:“瞻兒啊,論及統兵帶將之道,你二哥可比你要強出太多太多。雖說現今咱們王家擁兵自重、兵多將廣,然而卻苦尋不得一名能夠擔當領軍重任的合適人選吶。”
“爹,我確實對此事無能為力,但孟大人一定會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王瞻口中所說的孟大人,正是曾經擔任兵部前尚書一職的孟思源。令人意外的是,孟思源並未返回位於齊地的故鄉,反而選擇四處遊歷名山大川、觀賞美景。然而,王瞻眼疾手快,當即邀請孟思源秘密趕赴晉陽府,並懇請他在此出謀劃策。
“什麼!你竟然早早地就將孟大人請到我們王家來了?”
王仲衡心中暗自一驚,因為他深知孟思源絕非等閒之輩。想當年,孟思源追隨楚雲天出生入死,不僅在戰場上擔當過軍隊排程官這一要職,更是曾率領上萬大軍成功鎮守城池以及攻克敵軍堡壘。而如今,二兒子王撼已然不幸身亡並得以復活,若想要將其安然無恙地拯救回來,只怕比登天還難。與其如此苦苦掙扎,倒不如索性直接統率大軍長驅直入秦地。這樣一來,手中好歹能掌握一些談判的籌碼。
孟思源在晉陽府逗留至今,已過去些許時日。王瞻心裡非常清楚,孟思源與楚驍之間定然有著血海深仇,可謂是勢同水火、不共戴天。正因如此,王瞻對孟思源奉為上賓,始終以禮相待,不敢有絲毫怠慢之處。
此次孟思源有幸受到王仲衡親自接見,想必也是時候輪到他大顯身手了。只見孟思源拱手作揖道:“王家主,孟某抵達幷州至今,確已有時日,未曾提前知會於您,還望您多多海涵,切勿見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