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普通合金材料根本做不到的事(第1/2 頁)
等所有研發完成後,這些搭載了不同武器裝置的小型無人戰鬥機將能夠在軍用智慧AI指揮下靈活排程,採用各種戰略配合達到最佳戰鬥效果。
到目前為止,小型無人戰鬥無人機的研發工作,已經進入了尾聲。
景熵開始更多地關注軍用直升機的開發專案。
這款軍用直升機和之前的型號大不一樣,是專為陸地航母設計的一種大型重型直升機。
現在世界上能夠找到的重型直升機,吊裝重物的能力有限,一般也就一百多噸的樣子,但這對於龐大的陸地航母來說,顯然是不夠用的。
一旦這個巨型裝置成功建成,單從重量來看就很可怕。
幾輛坦克組合在一起都快達到100噸了,更何況陸地航母還需要裝備大量的坦克及其他裝甲車。
為了讓這款直升機有能力提升如此重量大的載體,它需要具備異常強大的起重效能。
當前的設計目標要求每一架這樣的直升機至少能提起數千噸甚至更重的物體。
今天的世界紀錄是105噸的載重能力,而景熵的目標遠不止於此,他想挑戰的是上千噸甚至更多,如果這一計劃公開的話,定會讓外界的武器研究人員瞠目結舌。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聽起來幾乎是天方夜譚般的存在。
至今為止,景熵還沒能找到有關反重力技術的具體資料,所以他的解決方案就是增強機體效能,使得透過這種特製直升飛機就能讓沉重無比的陸地戰船騰空而起,以繞過可能遭受破壞的道路網。
因此,這種特殊的軍用直升機構思在實際應用上存在著極大的技術障礙。
與之相比,小規模無人機的難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目前軍事學院在該領域的實踐經驗相對匱乏。
大多數都是模仿其他國家軍隊使用的型號進行改造,整體效能並不是特別突出。
如果沒有景熵新推出的輕量化奇獸坦克作為實驗平臺,僅依靠本國生產的傳統機型恐怕難以完成對較重型載具的支援任務。
所以在面對新的需求時,過去的經驗並沒有太多可以直接借鑑的地方,整個研發過程可以說是幾乎完全重新起步。
儘管新型號已經進入研究多日,但是仍然存在最關鍵的一環未能突破:如何為其配備足夠的推力引擎。
傳統的發動機設計方案根本達不到所期望的那種巨大力量輸出標準,以便實現上千噸級貨物的安全升舉作業。
經過數次深入探討之後,研究團隊初步決定採用名為“追趕者”的新型高效動力系統,期待能夠藉此實現預期中的強大升空能力。
然而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飛機本身也會變得極其龐大,併成為名副其實的空中移動堡壘。
就尺寸而言,現有記錄中最大的同類機型——俄羅斯米-26直升機——其全長約為40米左右,並擁有長達32米的巨大旋翼,比大部分常見的運輸機還長。
當125工廠決定採用這種高功率推進裝置來驅動他們的新產品後,則必然意味著這臺未來直升機將會擁有前所未有的巨大身形。
更重要的是,若想要成功將完整的地面作戰平臺全部升空並安全運送到位,所需出動的絕不僅僅只有一架這樣的飛機。
因此這不僅將成為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革新成果,還將是一座漂浮於藍天之上真正意義上的“飛天城堡”。
對於125廠的技術團隊而言,他們此前已經積累了相當程度的經驗和技術儲備,特別是針對追趕者的最佳化改良方面,基本上可以說已經是得心應手了。
不過除了引擎之外,還有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需要克服,那就是機身材質的選擇。
它必須能夠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