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峰谷伏擊,安山至(第1/2 頁)
李凌雲記得,當初去徐縣的那兩千敵軍可都是人手一匹戰馬的,也就是說,他們若撤退,速度不會比邵旭他們慢多少。
可他到現在也沒有看到敵軍朝峰谷口方向過來。就連一支探路的先頭部隊都沒有。
再說了,敵軍在攻入柳縣後的第一時間就對城內百姓展開了屠殺掠奪,佔領徐縣的敵軍也一定會這麼做。
那麼,他們在撤離的時候將本就掠奪好的錢糧裝車離開就行了,何必在緊要關頭將時間浪費在和百姓的糾纏上去呢?
這很不合乎情理啊。
從夏國去渤國的路就只有一條,那就是綿延十幾裡的那條峰谷,要想從其他地方返回渤國,就必須橫穿整個巫閭山脈,那可是十幾裡的大山,不說山上野獸橫行,就單說路程,翻山越嶺不走個兩三天根本出不去。
萬一在裡面迷了路,能不能回到渤國還不一定呢。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敵軍是不可能橫穿巫閭山脈回渤國的。
而李凌雲在沒有接到命令前,並沒有派人在巫閭山上設伏,若敵軍騎馬快速穿行峰谷口,哪怕守捉城計程車兵發現了他們的蹤跡,他們也能在大軍出城追擊前進入峰谷口,從而安全回渤國。
也就是說,敵軍根本不需要冒著風險橫穿巫閭山脈回去,他們只需要快馬加鞭從峰谷口回去就行。
可現在卻沒見到敵軍的身影。
守城計程車兵沒看到,西面也沒有騎兵身影,對方像是完全沒有要離開徐縣的樣子。
可若對方真的沒離開徐縣縣城,那就不可能撤走城牆上的守衛。
也就是說,對方已經撤了,但是大軍沒從峰谷口撤。
這要是敵軍有一兩萬人,李凌雲還會猜測對方是不是去營州接應哈爾朗了,可區區兩千人去那邊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想到這兒,他朝著峰谷口望去,地上還是前幾天留下的血跡,乾涸後已經開裂,默默訴說著當時戰場的慘烈。
上面沒有人或戰馬的腳印,這也說明,並不是守捉城上計程車兵沒發現敵軍,是他們真的沒從這裡過。
他略一思索,帶著大軍朝南行走了一里多路,然後順著山腳上山。
爬上半山腰的密林後,眾人又往裡走了一會兒,忽然有士兵小聲喊:“指揮,這裡有人走過的痕跡。”
李凌雲快速接近那士兵說的地方,地上那厚厚的落葉被踩出了一條深深的溝,溝寬近一丈,差不多是三人並排走的寬度。
以落葉陷下去的厚度和草木倒伏的情況判斷,這裡走過的人不少,不可能是獵戶上山打獵留下的。
李凌雲順著溝向前走了近百丈距離,看到踩出的溝轉了個彎,朝著東面去了。
他朝發現腳印的那位士兵說道:“你快速回城,讓邵指揮派人送二百盾牌過來,我們在峰谷口北面山坡上等你。”
那士兵領命而去,李凌雲則帶領大家下了山,抵達峰谷口後,讓人從北面上山。
等二百面盾牌送來,李凌雲才讓眾人快速前行,朝著山內進發。
峰谷內最好的伏擊地點就是上次守捉兵設伏的那片地方,但那裡如今怕是已經被敵軍佔領了,李凌雲只能從另一邊上山,尋找新的設伏地。
走出四五里地,大夥兒在一座較高的山峰前停下,開始搬運石料,砍伐樹木,準備在此設伏。
在距離他們三里遠的峽谷另一面,兩千敵軍也在爭分奪秒的準備著。
日暮時分,西面傳來轟隆隆戰馬奔騰的聲音,不一會兒,峰谷口那不甚寬闊的峽谷內衝入大批鐵騎。
他們一個個臉上看起來都充滿了驚慌,手中馬鞭狠狠抽在胯下戰馬上,生怕慢一步被後面追擊的人追上。
可若仔細觀察,為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