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人才培養(第1/4 頁)
在那風雲變幻、硝煙瀰漫的三國時代,戰爭的烽火雖尚未完全熄滅,但東吳和蜀漢都已深刻地認識到,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不僅僅取決於當下的武力抗衡,更取決於人才的儲備與培養。為了實現長治久安和繁榮昌盛,雙方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在人才培養這一關鍵領域,紛紛開辦學府,廣納賢能,期望能為國家的未來鑄就堅實的基石。
在蜀漢的成都城,一座嶄新而宏偉的學府在城中心拔地而起。紅牆綠瓦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雕樑畫棟展現著精湛的工藝。學府的大門莊重而威嚴,彷彿在向世人宣告著知識的神聖與不可侵犯。這一天,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帶來了絲絲涼爽。學府內熱鬧非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學子們身著整潔的學服,那學服的布料雖然不算華貴,但裁剪得體,顯得莊重而有精神。他們懷揣著對知識的熾熱渴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早早地聚集在寬敞明亮的講堂內。有的學子手中緊握著書卷,口中唸唸有詞,似乎在做最後的複習;有的學子則三兩成群,低聲討論著可能會涉及的知識點,眼神中充滿了緊張與期待。
諸葛亮輕搖羽扇,穩步走進講堂。他的步伐沉穩而有力,每一步都彷彿帶著深思熟慮的智慧。他的眼神溫和而堅定,透露出一種洞察世事的深邃,身上散發著一種令人敬仰的智慧之光,彷彿他本身就是知識與真理的化身。
“人才是國家的根本,要大力培養。”諸葛亮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如同黃鐘大呂,在講堂中迴響。他的目光緩緩掃過臺下那一張張年輕而充滿朝氣的面龐,每一個眼神的交匯都彷彿傳遞著一種信任與期許。“國家之興,在於人才之盛。吾等當以培養德才兼備之人為己任,為蜀漢的未來奠定堅實基礎。”他的聲音中飽含著對國家的深情和對學子們的殷切期望。
學子們全神貫注地聆聽著,他們的眼神緊緊跟隨諸葛亮的身影,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手中的筆在竹簡上沙沙作響,彷彿是他們內心對知識渴望的傾訴。有的學子因為過於專注,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但仍顧不得擦拭;有的學子則微微前傾著身子,彷彿想要離諸葛亮更近一些,更好地汲取他的智慧。
“學問之道,無捷徑可走。需勤奮刻苦,持之以恆。博覽群書,方能博古通今;思考鑽研,方能洞察事理。”諸葛亮一邊講解,一邊在黑板上寫下蒼勁有力的字跡。每一個筆畫都充滿了力量,彷彿在書寫著蜀漢的未來。他引經據典,從古代的聖賢之論到當下的局勢分析,深入淺出地闡述著學習的重要性和方法。“昔日孔子韋編三絕,方才成為一代宗師;蘇秦頭懸樑、錐刺股,終佩六國相印。汝等當以古人為榜樣,不懈努力。”
一位名叫李賢的學子舉手問道:“先生,如何才能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造福百姓呢?”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求知的渴望和對實踐的迷茫。
諸葛亮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風拂面,讓人感到無比溫暖和安心。“學以致用,關鍵在於觀察與實踐。汝需深入民間,瞭解百姓之所需、所苦。結合所學,方能提出切實可行之策。例如,若知百姓農田缺水,汝當思考如何引渠灌溉;若知百姓衣食不足,汝當謀劃如何發展農商。”他的回答詳細而具體,讓學子們彷彿看到了將知識化為行動的路徑。
在東吳的建業城,同樣有著一座規模宏大、氣勢恢宏的學府。校園內綠樹成蔭,鬱鬱蔥蔥的枝葉交織成一片綠色的天幕,為學子們遮擋夏日的驕陽。湖水清澈見底,微風拂過,波光粼粼,魚兒在水中歡快地遊弋。學府的建築錯落有致,既有莊重典雅的教學樓,也有寧靜清幽的藏書閣。環境清幽宜人,宛如一處世外桃源,為學子們提供了理想的學習環境。
孫權親自為學府揭牌,那一天,彩旗飄揚,鼓樂齊鳴。孫權身著華麗的王服,神情莊重而嚴肅。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