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爛攤子(第1/3 頁)
入城閱兵儀式所引發的熱潮尚未平息,一份邸報的橫空出世又在人群中掀起了軒然大波,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這份名為金陵晚報的刊物,乃是由復社全力主辦。其內容豐富多樣,包羅永珍,猶如一座知識與資訊的寶庫。其中不僅刊載有可以公開的政府法令、公報等官方檔案,更重要的是涵蓋了諸多當日發生的新聞訊息以及各界人士的言論觀點,彷彿是時代的記錄者,將世間百態一一呈現。此外,還增添了一些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以及名人雅士的精彩點評,猶如一場文化的盛宴,滿足了不同讀者的多元需求。
這份報紙的主編陣容堪稱豪華,集齊了當時復社的四大公子。侯方域、方以智、陳貞慧、冒闢疆皆在其上發表了自己的最新作品,而尤以侯方域對於入城儀式中出現的“人民”一詞的評論,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層浪,掀起了對“人民”這個詞語深刻內涵的廣泛熱議。
“......人民是什麼?《說文解字》雲:‘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民,眾萌也。’而陛下所言之人民,我認為並不簡單的指百姓,更是士農工商的統稱......一切贊成和擁護大明王朝的都屬於人民的範圍;一切敵視、破壞大明王朝的,都是人民的敵人......”
實際上,這個解釋並非侯方域自己的獨到見解,而是源於崇禎對他的悉心答疑與解惑。
對於一個來自後世之人而言,“人民”是個再熟悉不過的常用詞語,可在明朝,眾人對其卻深感陌生與困惑。
咱這位後世的“小白作家”,一時興起便將這個詞脫口而出,卻未曾料到還需為自己的衝動之舉進行詳盡的解釋與答疑。這可讓本就對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語理解尚淺的崇禎費了不少心思與口舌,經過一番深入闡釋後,才勉強給了侯方域一個較為清晰的解釋,以解眾人之惑。
不過可以預見,當這個詞逐漸被人們廣為熟知之後,必定會有更多的飽學之士、有識之輩來對它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與理解,挖掘其更深層次的內涵與意義。
當然,眾人更為好奇與關注的是皇帝為何要創造出這個詞,而且還親口喊出了“人民萬歲”的震撼口號?這個口號固然會讓底層的廣大民眾欣喜若狂,歡呼雀躍,可那些身處高位的官僚以及富甲一方的富商們又會作何感想呢?
若是大家知曉這只不過是那位“小白作家”的一時口嗨所致,真不知會對此事有怎樣的反應與評價......
金陵晚報還有一處讓大家更為驚奇不已的亮點,便是邸報上竟然還刊登了部分商家的告白,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廣告。這一前所未有的新奇事物,仿若一顆璀璨的商業之星,瞬間吸引了眾多商家的目光,他們紛紛效仿,一時間形成了一股商業宣傳的新潮流。
這份金陵晚報的售價定為每份銅錢三十文,這份邸報一經上市,便如同一顆炙手可熱的明星,頓時被搶購一空,其銷量猶如火箭般躥升,很快便由最初的一百份,緊急加印至五百份。即便如此,依然供不應求,一報難求,成為眾人競相追逐的稀罕之物。
-------------------------------------
而崇禎帝在歷經重重磨難,終於如願以償地重登大寶之後,滿心歡喜地準備大展宏圖,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之時,卻驚然發現他所接手的竟是一個千瘡百孔、四面漏風的爛攤子,猶如一艘在狂風巨浪中飄搖欲墜的破船,面臨著諸多棘手的難題與嚴峻的挑戰。
南明坐擁淮河以南遼闊無垠的廣袤地盤,在北都覆亡以前,朝廷每年都要從江南各地大肆搜刮海量的糧食、銀錢、布帛等財物,以彌補北京宮廷、諸多衙門以及九邊龐大的耗費開支。按常理來說,北方各地既已相繼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