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議事1(第1/2 頁)
時空之城主人文洛陽在暫時解決明末危機後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朝太祖,成祖,仁宣二帝,崇禎召集到時空之城內商議大事。
文洛陽開門見山說道:“諸位陛下,這次跨位作戰嘗試證明一件事平行世界的歷史可以改變;現在要解決崇禎時期其它問題,你們以為如何?”
明太祖朱元璋問道:“文先生之意咱是明白的,這天災並非人力可以抗衡,百姓無地,天災之下又當如何解決?咱不能看著百姓餓死,先生可有辦法?”
說到天災,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都一臉嚴肅,這可是令人頭疼無比的,他們可是透過光幕介紹知道氣候異常是每三百年一次輪迴,王朝後期走向滅亡天氣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文洛陽:“若是乾旱,蝗災本尊或許有些辦法,但洪澇,泥石流,地震這些自然災害可沒有太好的辦法解決。
說道糧食,明朝崇禎時期就有解決之道,土豆,玉米,紅薯這三樣高產農作物可以解決,爾等可知清朝人口達到四萬萬之眾,靠的就是土豆,玉米,紅薯,後世戲稱康乾盛世為紅薯盛世?”
“什麼?土豆,玉米,紅薯為何物?”一眾帝王大驚,不由得問及此事。
文洛陽也不賣關子,直接將土豆,玉米,紅薯的圖片給眾帝王看並且講明其產地,產量,一眾帝王聞言也是震驚不已。
文洛陽則講述關於紅薯傳入大明朝的經過,也使大明朝幾位皇帝惱怒不已,又是西方蠻夷,誓言要殺穿西方,當然這是後話了。
文洛陽說道:“說道紅薯傳入大明朝萬曆二十一年時,這其中必須感謝一個人,甘薯之父陳振龍,正是他冒死從呂宋島偷回一條藤養活許多人。
陳振龍是福建福州長樂人,他在明萬曆二十一年將紅薯引入中國;陳振龍在菲律賓看到滿山遍野的農田都種植紅薯,他知道自己的祖國大明朝連年鬧饑荒如果將這種植物帶回中國一定可以拯救饑荒中的老百姓。
他早年中過秀才,後來屢試不第,於是棄文從商往返於呂宋島,在呂宋島發現了一種可以食用的塊根甘薯,最為關鍵的地方在於甘薯是一種易於成活種少獲多並且容易讓人獲得溫飽感的食物。
當時的呂宋已經成為了西班牙殖民者的領土,他們不願意幫助中國,因此嚴禁甘薯進入中國,甚至對所有前往中國的船隻都進行了嚴格的排查,倘若在某一艘船上發現了甘薯藤蔓存在的話那麼這些人就只有死路一條。
陳振龍嘗試了三次,最後他將甘薯的藤蔓浸泡在了纜繩之中然後將其偷偷運回了福州,此後又經歷一些困難才得以在福建推廣,從而救活了不少饑民。
這紅薯不挑地,易種植,耐幹早且產量高。紅薯原產於美洲大陸,由西班牙人帶到呂宋種植,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大範圍推廣,也因此人口增加。”
“什麼?呂宋?這不是鄭和下西洋時的地方嗎?”明成祖朱棣大驚道。
文洛陽:“說句題外話,諸位陛下可知百無一用是書生,文人誤國來源?”
“這與糧食又有何關係?”明宣宗朱詹基問道,他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文洛陽在講述陳振龍時眼神如刀一樣看著他,朱詹基也感覺到一絲異樣故而有此一問。
文洛陽:“如何無關?可知占城稻?一年三熟,那裡糧食爛在地裡,而歷代王朝寧願百姓餓死,卻從未想過納入華夏版圖,秦皇漢武打下交趾,而後面的皇帝說放棄就放棄,華夏之地有一寸是多餘的嗎?文人誤國上不識天文,下不知地理,這樣的人只知孔孟之道,實則一無用處。
就拿大明朝來講,朱棣打下交趾,因文官無能,你朱詹基就放棄了,可知此舉為後世子孫帶來多大的災難?西方列強則乘機佔領了這些地方,直接威脅華夏沿海,侵略自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