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歷史上十大賢后9(第1/3 頁)
光幕接著介紹:“歷史上十大賢后,唐朝,長孫皇后。
文德皇后長孫氏鮮卑族,祖籍洛陽,小字觀音婢,其名於史無載。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之皇后,唐高宗李治之母。
文德皇后自幼酷愛文史,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十三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援,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冊封為皇后,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
先後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長孫皇后喜愛看書籍圖傳,即便是梳妝打扮時也手不釋卷,成為皇后後依然如此。經常與丈夫一起地共執書卷談古論今,從容以對發表獨特見解,對丈夫與朝政大有裨益。
唐太宗對長孫皇后一向愛重,登基之後對長孫家族常常恩遇逾制,長孫皇后深以盈滿為誡,說服胞兄讓位,在太宗恩准下長孫無忌得以閒職高薪,退避宰執之位。長孫皇后還利用自身對丈夫的影響力來護慰朝廷賢良,匡正丈夫的過失。長孫皇后一方面欣賞,庇護著魏徵那些敢於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提醒著李世民要行仁政。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輔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現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君明後賢臣直,文治武功,春風和睦,親切包容,大唐初期迎來了它令後世魂縈夢繞的理想境界“貞觀之治”。
貞觀八年長孫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期間身染重疾,皇太子請求大赦並度人入道,為妻子健康憂慮的唐太宗立即應允,但遭到長孫皇后的堅決反對。無奈唐太宗只好請普光寺法師曇藏入宮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誠意所致長孫皇后病情旋即康復。
貞觀九年長孫皇后病情旋即康復,皇太子李承乾納妃蘇氏。然而喜悅之後卻連線著悲傷,此後接踵而來的生身母親趙國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淵的駕崩。給長孫皇后和李世民這對夫妻又一次沉重打擊。
雙重喪期的哀痛誘發了長孫皇后早年罹患並時常發作的氣疾,次年,病勢加重,藥石皆不見效。貞觀十年六月己卯,長孫皇后崩逝於太極宮立政殿,終年三十六歲。縱觀長孫皇后的一生,她與太宗從少年結髮,一起互相扶持,走過了二十三載。
於情伉儷情深,於政相輔相成,【一與之齊,終身不改】。長孫皇后生性儉約,不喜歡浪費,所需的東西夠用就可以,對於皇子要求也很嚴格,她經常訓誡諸位皇子,要求他們以謙恭節儉為先,即便對於自己的親生子女也不例外。
長孫皇后御下平和,從不無故令人有冤,調和直諒,抑制外戚。長孫皇后對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為鑑,臨終前仍然不忘囑託丈夫不要給予她的家族太多,長孫皇后對於家族的看法再聯絡日後之事,足見她非凡的遠見和智慧。
長孫皇后甍逝,諡號文德皇后,葬於昭陵,史書上稱其為千古賢后。文德皇后嘗著有《女則》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僅存巜春遊曲》一首。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後世有了一些不同看法,首先《女則》一書被後世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尤其是女性所不喜,這其中多數女性對歷史不感興趣,也很無知,而瞭解歷史的人又有不同看法。
起因是宋朝至清朝對女性的不公,殘害婦女的思想,諸如惡意彎曲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含義,大搞三從四德,女子纏足,立貞潔牌坊,更為過分的是禁止女子改嫁,導致女則這本書被批判,而事實上巜女則》只是長孫皇后規範後宮與朝廷貴婦,勸誡女子不要干預朝政,維護後宮或官員後宅安寧的書,卻被別有用心的讀書人利用了。
其二,認為長孫皇后太聰慧,有預見性,非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