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左支右絀(第1/3 頁)
孫承宗、袁可立離了乾清宮西暖閣,一路走一路唉聲嘆氣,假如陝西真的連旱十七年,那不是要了人的老命嗎?
怕什麼來什麼,正月還沒過完,陝西告急的公文就來了。
原來泰昌六年陝西一年無雨,草木焦枯,到了八九月間,田裡幾乎顆粒無收,老百姓爭相到山中採蓬草而食,味道苦澀無比。
到了十月以後,連蓬草也吃光了,就剝樹皮吃。到了今年連樹皮也剝盡了,又到山中掘石塊吃,吃一點就飽了,過不了幾天就腹脹下墜而死。
村落蕭條,十里八里荒無人煙,小孩子或者女人一旦外出覓食,人就不見了。
後來看見野地裡有人以人骨為柴,煮人肉吃,才知道不見了那麼多人是被吃掉了。
而吃人的人過不了幾天內發燥熱而死,死相極其猙獰。
延安、慶陽、平涼、鞏昌、臨洮、西安,漢中,寧夏,岷州、西寧,死者相枕於道,臭氣熏天。
陝西地方官害怕疫病滋生,在城外掘大坑,每坑可容納數百人,胡亂扔到坑中,以土掩埋。
小縣往往三四坑,中縣往往七八坑,大縣則多達三四十坑。
這是要天下大亂了嗎?
孫承宗面色冷峻,兩隻手不由自主地微微發抖。
這份公文是由陝西巡撫範景文、延綏巡撫倪元璐、甘肅巡撫梅之煥、寧夏巡撫馬士英,聯名發來的,可以想見陝西的情形有多麼嚴峻。
這些年來,朝廷在陝西花費的錢糧還少嗎?可似乎都是扔進了無底洞。
孫承宗面沉如鐵,問溫體仁:\"長卿,你做過幾年陝西巡撫,你倒是說說看,陝西這塊亂瘡到底該怎麼療啊?年年旱,年年賑,何日是個頭啊?\"
溫體仁也皺著眉說道:\"陝北、甘肅、寧夏溝壑縱橫,放眼望去光禿禿一片,見不著一點點綠色,一到風起的日子,黃塵滿天,關中和漢中的水土原本還是不錯的,可是從漢唐汲取到如今也被榨乾了。
沿邊九鎮陝西一省就佔了四鎮,民風素來彪悍,過了黃河就是山西,出了潼關就是河南,越過秦嶺就是四川,一旦陝西有事必定天下大亂。“
孫承宗面色愈加凝重了。
周延儒介面說道:\"按陛下原來的計劃,每年從陝西移出三十萬人到東北,十年之內移民三百萬,泰昌五年已移了三十萬,泰昌六年已移了三十萬,再堅持八年,等到陝西人口只剩下三百多萬時就好了!\"
孫承宗嘆了口氣,\"移民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陝西旱災迫在眉睫,哪等得了十年八年?現在最要緊的是向陝西發糧賑濟,不然激起民變就更麻煩了。\"
周延儒道:\"陝西己經不能自給自足了,一味賑濟是治標,只有移民才是治本,揚湯止沸於事無補。\"
孫承宗道:\"理是這個理,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移民比賑濟還費錢,現在朝廷連賑濟的錢糧都拿不出來,哪裡還有力氣去移民呢?\"
眾人聽了皆是沉默不語。
災情不等人,孫承宗又召集戶部尚書畢自嚴到中書省來議事。
畢自嚴一聽見要戶部往陝西發銀一百二十萬兩,發糧九十萬石,就拉著驢臉說道:
\"孫相,去年福建打仗花了多少錢、犒賞遼東將士花了多少錢、皇太子冊立花了多少錢,你又不是不知道。南北各省都在欠稅,戶部連幾個邊鎮的軍餉都發不出來,哪有錢糧賑濟陝西?\"
孫承宗苦著臉說道:\"畢堂部,陝西形勢岌岌可危,無論如何你都得想想辦法,不然激起民變就不得了,你我都擔不起這個罪責。\"
畢自嚴兩手一攤,惱著臉說道:
\"工部找我要錢疏浚運河,說耽誤了漕運歸我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