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海上奇襲(第1/2 頁)
元末明初,因戰亂頻仍賦役繁重,閩粵等省許多百姓衣食無著被迫背井離鄉,遠涉重洋到南洋一帶謀生。
到了明朝後期,南洋各地的華僑有十萬之多,或開採礦產,或種植甘蔗,或經營椒園,或墾荒種田,或經營商業。
福建山多地少,很多人去了呂宋。
在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三百年時間裡,對華人進行了五次大屠殺,這在所有的華人移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隆慶六年,西班牙人佔領了呂宋島,建立了馬尼拉城,並把這個地方命名為菲律賓,當時在馬尼拉大約有150名華人,大多來自福建泉州和漳州。
西班牙人來到亞洲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尋找和購買香料運回歐洲,另外一方面就是傳教。
但是令西班牙殖民者失望的是,菲律賓並不出產名貴的香料,也沒有傳說中的黃金,完全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
為了能夠在菲律賓立足,西班牙意識到與明朝貿易是此時唯的辦法,於是對華人格外優待。
越來越多的明朝商船帶著絲綢、瓷器來到菲律賓,西班牙人將這些貨物買下後運到美洲,然後再運到歐洲,馬尼拉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貿易中轉站。
隨著華人勢力在馬尼拉坐大,西班牙人開始擔心華人會影響到他們在菲律賓的統治。
萬曆十四年,西班牙人將華人趕出城外,結果華人在城外建立了新的據點——巴里安。
到了萬曆三十年,華人人數達到了一萬五千多,而當時的西班牙的人數才1200人。
這使西班牙殖民者感到了巨大威脅,次年就開始了長達百年的針對華人的呂宋大屠殺。
萬曆三十一年,西班牙人欺騙華人,說要攻打爪哇,高價收購鐵器。
華人貪小便宜,結果變得每家都沒有武器保護自己。
接著西班牙人開始登記,每300人就集中到一個院子裡開始屠殺。
很多華人逃到了大侖山,由於山裡沒有吃的,只好下山開始攻城。
西班牙人用大炮進行轟炸,一萬五千名華人幾乎被殺光了,最後只有300多人活了下來。
屠殺完華人之後,西班牙人意識到了問題,沒有華人他們根本無法生存。
馬尼拉沒有理髮師,沒有裁縫,沒有鞋匠,沒有廚師,沒有農民。
於是西班牙人向剩餘的華人保證,恢復貿易,並准許他們到馬尼拉城內居住。
萬曆三十二年開始,馬尼拉的中國商人又多了起來,得到了很好的待遇,貿易和生活得了迅速的恢復,華人的人數迅速增長,華人貿易也達到了歷史新高。
這時候西班牙人又變臉了,要求華人每年必須支付高額的許可費,才可以在馬尼拉居住,而且還經常遭受到盤剝和敲詐。
萬曆三十七年,華人開始抗議,結果又有2萬多華人被屠殺。
西班牙人殺了那麼多中國人,他們剛開始也怕明朝發兵討伐,於是西班牙在馬尼拉的總督給福建巡撫寫了一封信,說馬尼拉的華人叛亂,他們不得以才這麼做的。
這封信送到朱翊鈞那裡,朱翊鈞十分冷血地回覆說:\"在境華人,多系不良之徒,亦勿容憐愛。\"
明朝的態度令西班牙人有恃無恐。
崇禎十二年,西班牙人再次屠殺菲律賓華人,共有2.7萬人被殺。
西班牙在菲律賓的兵力十分有限,最初維持在1000人至1500人之間,並且新西班牙總督區每年只能給菲律賓補充156名士兵。
鄭芝龍的活動範圍主要在東南沿海,對西班牙人在呂宋島上的實力不甚了了。
他派鄭彩扮作絲綢商人前往呂宋。
鄭彩大搖大擺地在馬尼拉偵察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