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船堅炮利(第1/3 頁)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兵仗局造了一百二十門紅夷大炮,整整齊齊地排列著,蔚為壯觀。
常洛十分喜悅,決定親自前往視察。
孫承宗、袁可立、徐光啟、洪承疇、溫體仁、周延儒,熊廷弼隨行。
當常洛站在這些紅夷大炮面前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壯志,彷彿看到了邊疆安寧、四海臣服的景象。
他不無得意地說道:\"孫先生,袁先生,這些紅夷大炮都是長哥兒想法子造出來的。\"
朱由校聽到這一句,頓時眉眼笑彎了。
孫承宗、袁可立早聽徐光啟誇過皇長子如何聰慧,今日見了這些大炮方知徐光啟說得一點也不誇張。
孫承宗拱手答道:\"這都是陛下教導有方。\"
常洛笑了笑,\"朕每天忙得腳不沾地,並沒有閒功夫管他,若說教導也是王徵的功勞。\"
又若無其事看了袁可立一眼,說道:\"人各有志,其實是勉強不得的,長哥自小不喜讀書,卻獨獨在這些事情上頗有天份。\"
袁可立聽出這話是說給自己聽的,低下了頭。
看著一排排威武雄壯的紅夷大炮,眾人都興高采烈的,只有孫元化隱隱憂慮。
一門火炮通常需要配備四名主炮手,四名輔炮手。主炮手負責操作火炮,其中兩名主炮手負責調整火炮仰角,另兩名主炮手負責裝填炮彈和點火,四名輔炮手負責推炮車。
炮兵與騎兵、步兵不同,主炮手不僅要識字,還得會一點算數。
當初從葡萄牙人手中弄到了二百門紅夷大炮,孫元化為了培養八百名主火炮手可是費了老大的勁。
然而在遼東和朝鮮打了幾場大仗,主炮手就死了一半。
火炮在明代算得上高科技武器,它的的射程有多遠,與炮管的仰角度直接相關。
當炮管與地面平行時,射程最近,與地面成四十五度時,射程最遠,而超過四十五度時射程又會變近。
要想知道炮管的俯仰角度,就要依靠量銃規。
銃規是一個刻度表,上面划著零度(相當於現代的零度),一度(7.5度),二度(15度),三度(22.5度),四度(30度),五度(37.5度),六度(45度)
當刻度表為平度時,射程為268步。
當刻度表為一度時,射程為594度。
當刻度表為三度時,射程為954度。
當刻度表為四度時,射程為1010步。
當刻度表為五度時,火炮的射程為1052步。
炮彈的飛行軌跡是一個經典的拋物運動,在飛行的過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射程有多遠,射高有多高,只取決於炮彈的初始速度和初始速度與水平線的夾角,而炮彈的初始速度則取決於火炮的型號。
孫元化的確是個天才,透過複雜的數學計算和一次次試射得出各種型號的火炮的技術引數,並將之編成了一本冊子。
每一種型別的火炮順風時射程幾何,射高几何,逆風時射程幾何射高几何,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特別聰明計程車兵可以記在腦子裡,實戰時靈活運用,隨時調整炮管角度。笨一點計程車兵實戰時就得著急忙慌翻冊子。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也許就是在翻冊子的間隙,戰機就失去了,小命就嘎了。
當兵的基本上都是不識字,偶爾碰到一兩個識字的那簡直就是撿著寶了。
孫元化奏道:"陛下,炮兵極是難得,以臣愚見,現在該極早籌劃,在軍中挑選聰明伶俐一點計程車兵,好生培養。"
常洛點了點頭,說道:"那就由你牽頭,建幾所炮兵學校。"
孫元化又奏道:\"建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