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天津市—付姓、範姓、霍姓(第1/3 頁)
付姓
- 起源:
- 源於姬姓:
- 出自黃帝裔孫大由的封地付邑。遠古時期的黃帝有個裔孫叫大由(唐侯丹朱之子),曾被封於傅邑(今山西平陸),還建立了古傅國。在大由的一部分後裔子孫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付氏,世代相傳至今,這是最古早的付氏一族。
- 春秋末期,賴國(今日河南息縣包信鎮)在周景王姬貴七年(公元前 538 年)與付陽國(復陽國)一起被楚國所滅,賴國君主的族人和一些國人恐為當時的楚靈王羋圍所害,為避禍及,便將賴氏改為羅氏、付氏、復氏等,故而有賴、羅、付三家聯宗之說。
- 源於媯姓:出自殷商時期名相付說。盤庚將商王朝的都城遷至殷墟(今河南安陽)後,商高宗武丁即位時國勢衰微,武丁一直為找不到能協助他改革國政的大臣而憂慮。後來武丁夢到一個叫說的人,便按夢中模樣四處尋訪,在虞、虢交界的“付巖”(今山西平陸)找到了這個北虞奴隸,因他居住在付巖,“故遂以付氏之,號曰付說”。付說幫助武丁治理朝政,使商王朝得到迅速發展,在付說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付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付氏正宗。
- 源於官位:
-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太付。太付,亦稱師付,簡稱付,歷為王朝總教之師,負責教導君王、太子、王族子弟百般學問。各公爵、伯爵諸侯國亦設有太付之官位,為中央王朝的重臣之一。在歷代太付、師付、付、太師、師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付氏。
-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付御,付御是兩週時期輔佐王政之官的名稱,與冢宰(太宰、宰相)地位相同。在付御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付氏。
-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付相。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為各封王設定了丞相,到漢景帝劉啟中元五年(公元前 145 年),漢景帝改稱其為“付相”,以與中央王朝的宰相有別。在付相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付氏。
- 出自兩漢之脊新莽時期官吏付丞。西漢末期,王莽為太子設定了四位老師,其中之一即為付丞,亦稱“太子付丞”。王莽被殺、新朝滅亡後,曾擔當付丞的宗伯鳳家族門人紛紛遷逃避難,其中有以祖上官稱為姓氏者,世代稱付氏至今。
- 出自元朝時期官吏付尉。元朝初期,元世祖忽必烈為屬下諸王設定了“王付”之官,王付之下有付尉、司馬,分管文政武事。元朝滅亡後,北元政權中有王付、付尉的後裔子孫改漢姓,此後多稱付氏。
- 少數民族漢化改姓:
- 蒙古族鄂爾克特氏、滿族付佳氏、付錫哩氏、富察氏、福塔氏、富爾庫魯氏、富勒哈氏、郎佳氏、敷辰氏等,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付氏。
- 回族付氏,先世系阿拉伯人,隨萬葛思應唐王之求來中國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後留居中國,進入廣西。
- 變遷:
- 先秦時期,付姓悄悄地活動於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帶狹小的地區。秦漢之際,付寬跟從漢高祖劉邦打天下,以功封陽陵侯,歷任齊相和漢丞相,付姓的足跡踏上了山東。此後,付姓不斷繁衍遷徙,逐漸向其他地區擴散。
-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付姓也受到過一些政治、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例如,1977 年釋出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傅”字被簡寫為“付”,導致大量傅姓人士改姓為付姓。二簡字取消後,仍有大量傅姓人士使用付姓。
- 在天津的分佈:付姓在全國分佈較為廣泛,在天津也有一定的分佈。具體到天津,付姓人口可能分佈在各個區縣,但目前缺乏詳細的統計資料來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