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北京市—馬姓、吳姓、周姓(第1/3 頁)
馬姓
- 起源:
- 出自嬴姓: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姓為嬴。伯益的後代中有一個叫趙奢的人,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趙奢因戰功卓著被封為馬服君,其封地在馬服(今河北邯鄲西北)。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氏,後來簡化為“馬”姓。這是馬姓的重要起源之一,也是漢族馬姓的主要來源。
- 出自西域魯穆國:回族馬姓中有一部分起源於西域魯穆國。據家譜文獻記載,馬依澤公(921~1005),西域魯穆國人,於北宋建隆二年(公元 961 年)應召來華,主修天文、治曆法。宋太祖對其編訂的《建隆應天曆》頗為滿意,欽定此歷,並賜授馬依澤為司天監監正的官職,且誥封給侯爵。從此,馬依澤遂定居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永安鎮,以單字漢姓馬氏立宗,成為回族依澤馬氏鼻祖,和回族馬氏始祖之一。
- 其他來源:還有一些馬姓是由其他姓氏改姓而來,比如在歷史上,有一些少數民族如蒙古族、滿族等,在漢化過程中改漢姓為馬。
- 變遷:
- 先秦至秦漢時期:馬姓在這一時期主要活動在陝西、河北等地。趙國的馬服君趙奢在當時頗具影響力,其封地馬服成為馬姓的一個重要發祥地。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姓人口逐漸向周邊地區擴散。
- 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社會動盪,人口遷徙頻繁。馬姓人也隨著北方人口的南遷,開始向江南地區遷徙。同時,在北方地區,馬姓人也在不斷繁衍和發展,形成了一些較為集中的聚居地。
- 隋唐至宋元時期: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社會穩定,馬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一些馬姓人在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使得馬姓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宋元時期,馬姓人繼續向南方遷徙,在福建、廣東等地逐漸形成了較大的家族群體。
- 明清時期:明清時期,馬姓人口分佈更加廣泛。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馬姓在原有的聚居地不斷繁衍壯大;另一方面,由於經商、做官、移民等原因,馬姓人向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遷徙。例如,有不少馬姓人前往東南亞等地經商和定居。
- 在北京的分佈:
- 北京作為歷史悠久的古都,吸引了眾多馬姓人前來定居。回族的“後門橋馬”,即祖居地安門外後門橋(萬寧橋)馬良衚衕(馬良大院)的馬氏,是北京回民望族。其本支進京先祖馬良公,清乾隆十年從山東恩縣白家莊遷入京都,創辦什剎海清真寺。此外,在北京的其他地區,如城區的衚衕、郊區的村落等,也都有馬姓人的分佈。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姓人在北京逐漸融入當地社會,為北京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吳姓
- 起源:
- 源於姜姓:早在黃帝之前,有一個屬於姜姓的部落,以騶虞為圖騰。上古時,虞和吳同音且字形相近,後來這支部落把圖騰解釋為吳,把吳作為部落的名字。吳部落居住在姜水(今陝西隴縣隴山東),其首領叫吳權。吳權的後裔中有個叫吳樞的女子,嫁給有熊部落的少典,生了黃帝。夏朝時,吳部落遷徙到觀津(今河北武邑東)。這一支姜姓吳部落的人,後來就以吳為姓氏,距今已有 5000 年以上的歷史。
- 源於吳回:顓頊的孫子老童,有兩個兒子重黎和吳回。吳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吳部落的故地。舜時代,重黎掌管火種,後因罪被舜殺,吳回繼任祝融氏。夏朝時,吳回的氏族遷到山西平陸的吳山;商朝時,遷到山東臨朐,史稱王吳。商朝末期,有個叫吳伯的人,就是吳回氏族的後裔。這支吳姓的歷史有 4000 多年。
- 源於姚姓:舜把部落遷到古吳之地(今陝西平陸吳山旁邊的歷山),史稱有虞氏。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