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北京市—王姓、張姓、李姓(第1/3 頁)
王姓
一、起源
1. 源出姬姓
- 周靈王之子太子晉,又稱王子晉、王子僑、王喬,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
- 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畢公高後裔畢萬在春秋時期從畢國出奔晉,為大夫,封於魏。戰國時魏、韓、趙三家分晉,畢萬後代魏文侯魏斯建立魏國,後被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便以王作為姓氏。
- 周平王太孫赤出奔晉國,其子孫為紀念其身份,也以王為姓。
2. 源出子姓
-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比干被殺後,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今河南衛輝北)附近,其子孫世代為他守陵,並改王為氏以紀念。
3. 源出媯姓
- 公元前 404 年,田和廢齊自立國君,將姜姓齊國改為田姓齊國,後齊國被秦國所滅。齊國末帝齊王建居共(今河南輝縣),生有三子:升、桓、軫。升之子田安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濟北王,西楚滅亡後,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孫為紀念這一時輝煌,改姓王姓,為河南王氏。
4. 少數民族改姓
-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行漢化改革,將鮮卑族的可頻氏改為王姓。
- 隋唐時期,羌族、匈奴、契丹、女真、蒙古、滿等少數民族在與漢族的融合過程中,也有許多改為王姓。
二、變遷
1. 先秦時期
- 王姓主要活動在河南洛陽、衛輝,山西芮城等地。
2. 秦漢時期
- 王姓在北方地區的分佈逐漸擴大,如山東、河北、陝西等地。秦朝末年,王離之子王元為避戰亂,遷居琅琊(今山東臨沂),成為琅琊王氏的始祖。王離之弟王威仍居晉陽(今山西太原),為太原王氏始祖。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成為名門望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後,中原士族大批南遷,王導、王敦兄弟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史稱“王與馬,共天下”。琅琊王氏家族在東晉時期達到鼎盛,湧現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等文化名人。
- 同時,太原王氏也在北方地區保持著較高的地位,如北魏名臣王思政等。
4. 隋唐時期
- 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士族勢力逐漸衰落,但王姓依然是大姓之一。
- 唐朝時期,王姓人物眾多,如王勃、王維、王昌齡等文學家,王孝傑等名將。
5. 宋元明清時期
- 王姓在全國各地廣泛分佈,且不斷繁衍發展。
- 宋朝時期,三槐王氏崛起,以王祜為始祖。王祜在庭院中種了三棵槐樹,預言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來他的兒子王旦果然位至宰相,三槐王氏成為北宋時期的名門望族。
- 明清時期,王姓人口進一步增長,在商業、文化等領域也有不少傑出人物。如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三、在北京的分佈
1. 歷史上的分佈
- 北京作為遼、金、元、明、清等朝代的都城,吸引了各地的王姓人士前來。在遼代,一些王姓官員可能隨著朝廷的遷徙來到北京。金代,王姓在中都(今北京)也有一定的分佈。
- 元代,隨著蒙古族的統治,一些蒙古族、色目人改姓王,也在北京定居下來。
- 明清時期,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王姓的官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