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當家難(上)(第1/2 頁)
十一月正朔。
隨著禮部上書,為天子大婚籌措相應事宜,自六月神宗皇帝病入膏肓開始,喧囂了小半年的京畿之地終是漸漸安靜下來。
說來也怪,前些時日如星星燎原一般,充斥於京師大街小巷之間的諸多傳聞也是消失不見。
要知曉無論是天子駕臨\"豹房\",被次輔劉一璟當面\"訓誡\"的趣事;或者朝中御史言官唇槍舌劍,彼此攻訐的混亂局面;亦或者遼東經略熊廷弼識人不明,建奴傾巢來犯的流言蜚語,均曾鬧得滿城風雨,使得京師百姓人心惶惶。
有人曾說,昔日於北京城流傳甚廣的\"流言蜚語\"背後實則是有心人在推動,但因為此等說法不過是捕風捉影,沒有半點證據兼之此等說法背後代表的含義過於重大,故而尋常百姓並不敢加以置喙,也沒有在民間引起太大的反應。
但不管怎麼說,隨著廣寧巡撫王化貞主動上書請辭,被朝廷改作他用;而廣寧兵備薛國用因\"巡視\"遼東有功,正式被提拔為廣寧巡撫之後,京師的百姓們著實\"踏實\"了不少,對於接下來的年關\"也多了些許期待之感。
畢竟依著眼下的形勢來看,他們應當是能夠過個好年了。
去歲的這個時候,朝廷上下還沉浸在\"薩爾滸之戰\"的陰影中,無數遼東難民逃離山海關,直奔京師而來,著實沖淡了\"年關\"的喜慶。
...
...
如漸漸安穩的北京城,曾經劍拔弩張的朝野也是\"偃旗息鼓\",朝廷有司官員均是兢兢業業起來。
出乎絕大多數人的預料,天子雖是將東林骨幹王化貞調離遼東,但卻並沒有順勢\"趕盡殺絕\",反倒是對\"東林黨\"展現出了耐人尋味的態度。
經由吏部尚書周嘉謨舉薦,天子下旨將素有\"東林骨幹\"之稱的兵部給事中楊漣晉升為太常寺丞,並令左庶子孫承宗代掌詹事府。
與此同時,隸屬於首輔方從哲麾下的\"方黨\"官員針對於東林黨官員發起的\"攻勢\"也被天子駁回,著實驚掉了不少人的下巴。
但震驚之餘,卻也有不少官員後知後覺的意識到天子此舉的\"深意\",天子既不打算倚重東林黨,也不打算令\"方黨\"獨大,天子這是在有意維持朝野間的平衡。
前後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曾因\"性格懦弱\"而被詬病的天子便是順利適應了其新的身份,並且所展現出來的\"帝王心術\"絲毫不亞於御極多年的帝王。
為此,不少官員都忍不住在私底下議論,當今天子倒是頗有些史書中\"中興之主\"的影子,或許真能夠帶領眼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間的大明走出困局。
...
乾清宮暖閣內,身著常服的朱由校無心理會眼前通政司剛剛呈遞進宮的奏本,只是緊皺著眉頭,表情凝重的聽著眼前老臣的\"嘮叨\"。
李汝華,萬曆八年進士,初授兗州推官,歷任工部給事中,左都御史,江西巡撫等職,常年於地方任職。
因其在地方任職的時候,對於\"稅收\"頗有建樹,故而在被召回京師之後,萬曆皇帝特令其代掌戶部,後因功晉為尚書,至今已有十餘年的時間。
\"卿家的意思,朕清楚了..\"言罷,朱由校便是有些茫然的看向身旁的司禮監掌印,待得到其肯定的眼神之後,方才不解的朝著眼前老臣問道:\"但父皇昔日在世的時候,不是剛剛開過內帑,為九邊將士發餉嗎?\"
不提兩個月前才剛剛撒手人寰的泰昌皇帝,就說前些時日廣寧秉筆薛國用奉命\"巡按\"遼東的時候,他才剛剛從內帑中拿出了不少銀兩,用以犒賞軍隊。
這才過去多久,就又要發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