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報師恩(第1/3 頁)
楊英良夫妻終於把母親安頓下來,母親也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這天在返回部隊的路上,楊英良又在思考一個問題,母親的事終於隨了她的心願,那天同姐姐母親都在回憶,自己一家從沒有文化知識的一個家庭,走上了現在的知書達禮家庭,飲水思源,這一切都是老師的幫助帶來的,自己一定努力好好幹,努力取得好的成績來報答老師的教養之恩,自己一定以實際行動回報恩師的恩賜,人們常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不報非君子,又在想,自己的師恩該如何回報,用什麼方式回報?按現在老師生活是富足的,他在苦苦思索,始終沒想出一個好辦法。他想到一個人,她既然能夠解決他與冬梅都解決不了的老師老伴的問題,肯定對老師目前精神世界,生活方面有些什麼需求,她應該略知一二,想好後她聯絡好冬梅(這時的冬梅已把文慧母乳隔掉了)倆人一同來到趙司令員家,見了趙司令夫人,夫妻倆人獻上禮物,楊英良說道:“趙師母!我與冬梅早就說抽時間來感謝您,是您幫了我們的大忙,我們繳盡了腦髓,想盡了辦法都沒解決的難題,由您處理好了,我們太感謝您了!
“你們的感謝!心意我領了,你們不應該買禮物來。你們說的是老潘潘政委說老伴的事,其實他的事,我們家老趙在我面前說的次數也不少了,他們倆一起工作時間也不短了,你看他們都快接近休養人了。你們給你叔父說這個事,一是你們角度不一樣,談的話題說的內容也就不一樣,二是你們是沒有遇到適合你們叔父般配的人,但恰好我達到了這兩個條件,所以一談就成功了”。
“趙師母!您說出來了,也確實是這兩個原因,我們始終沒把他這個問題完成好。趙司令員同我叔父一起工作了這麼多年,您老對我們的情況應該非常清楚,我從小失去了父親,是個很貧窮的孩子,是老師教我文化帶我走上了正確的人生道路,他是我的恩師,我們有了今天,我和冬梅一直都感到,從知恩必報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要想報師恩,但不知他同姜老師現在最需要什麼幫助,簡單點說是就是需要點什麼?”。
“你們倆個今天來,主要事情是這個,你們給我出了個難題了,確實潘政委,姜老師他們物質生活是富足的,精神生活呢,潘政委還在工作,姜老師也還是在學校上課,當然擔任的教學任務不是很多了。他們倆個都沒有孫輩,姜老師的愛人是去世了的,她有一個女兒在外地,目前還沒聽說有外孫。她如不是遇到你們的叔父,她是不考慮個人問題的,他們缺少的,我分析就是少了一點繞膝之樂,你們離省城省軍區又太遠,只有這樣,你們逢節假日把孩子帶過來陪陪他們,這是我的猜測,不一定準確,你們自己加於分析”。楊英良和冬梅對視了一眼,兩人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趙師母,謝謝您的指點。我們明白該怎麼做了。以後每逢節假日,我們一定會帶著孩子來看望他們二老。”楊英良感激地說道。
“那就好。你們能有這份心,老潘和姜老師會很開心的。”趙司令夫人笑著說道。
離開趙司令家後,楊英良立刻給老師打了個電話,將他們的決定告訴了他。老師在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然後輕輕地說了聲:“謝謝。”
楊英良知道,這一聲“謝謝”蘊含著老師深深的感動和欣慰。他暗下決心,今後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辜負老師的期望,同時也要讓老師感受到那份缺失的天倫之樂。
回到軍部,政委梁志剛約到楊英良在辦公室,他說道:“我在省軍區就聽說過,當時你任師長時的一個連隊,連長指導員都會武功,在廣西剿匪戰役,西南戰役,他們利用這個特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他們練兵還在繼續用這套方法嗎?”。
\"這個連隊的兩個基層幹部,確實是個不可多得好苗子,在抗戰時期我們就在一個游擊隊並肩作戰,一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