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未曾見過(第1/4 頁)
“這是第幾天了?”
光線透過窗戶紙,一束一束地落進屋內。
李相夷睜開眼,從床上坐起來,問。
他的問話,伴隨著因動作而奏響的鐵鏈聲。
“第四餐早飯。”小笛飛聲坐在桌前,端碗剛嚥了口鹹魚粥。
“所以,”南宮弦月用筷子,戳起只盤裡的小籠包,“應該是第五天早上了。”
被帶離梅府那天,他們在關押姑娘的小屋裡,用過早飯了。
用完後不久,就被塞進了大鐵籠內。
罩上黑布,運到了另外的地方。
是船上。
他們清楚。
鑽進黑布的風和水汽,越發地潮溼,也越發地鹹。
上船後,黑布扯走,籠子開啟,人就身在這間小屋內了。
梅耘的護衛,給他們銬上了鐵鏈。
鏈條的長度,剛好能在屋子內活動,而去不到門口。
他們就這樣,在裡面吃飯睡覺,連著很多天。
此外,最常乾的事,就是貓到窗戶上,觀察海域,以及船行到哪兒了。
其實,那窗子是很高的,有兩個人那麼高。
但對他們而言,輕而易舉得不算事,隨便一躍,也就上去了。
有時候,他們比誰在窗戶上吊得久。
因為行船的時光,實在是無聊得發黴。
窗戶外頭,同窗戶裡頭一樣無聊。
目之所及,都是一望無際的藍色。
偶爾出現個綠島,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就恍若行旅時,撿到的翡翠。
好在,百無聊賴的旅程,在這天早飯後沒多久,就結束了。
船慢下來,也不再那麼搖晃。
他們進入了,一個風平浪靜的港灣。
三人扒著窗框,並排吊在窗戶上,皆露出半顆腦袋,眺望著外面的景象。
島山起伏聳峙,凹成彎月的形狀。
縈繞周圍的海水,託舉著成百上千艘戰船。
大大小小,規律地排列著,構成一堵並不規整的堅固城牆。
“城牆”上,探出黑洞洞的炮口。
彷彿一雙雙滾圓的眼睛,諱莫如深地注視著一切。
林立著刺入雲霄的桅杆上,掛著一面面迎風招展的黑色旗幟。
旗幟上,畫著簡潔兇狠的鯊頭標誌。
東聯海幫。
李相夷三人,大概知道,梅耘的船,會走到這裡來。
前幾日,在梅耘的密室裡,石床下的那個銅製機關匣,裡面裝的,就有與東聯海幫勾結的證據。
一是記錄在冊的,受害姑娘們的名單。
梅耘從倚芳樓弄的清倌,有一半,會送來東聯海幫,給總幫主錢開。
有時候派人送,有時候親自來送。
這也是為何,張紀蘭說,在前任鴇母掌管倚芳樓時。
被玷汙後送回樓裡的姑娘,只有送出去的一半不到。
原因就在這裡。
加上還有些被折磨至死,或不甘屈辱自戕而亡的,所以是不夠一半。
二是與東聯海幫往來的信件。
其中可見,東聯海幫主要負責商船、民船的暴力掠奪,對沿海居民的騷擾,以及外邦的生意往來。
而梅耘,主要負責官路上的接洽通融。
他之所以能在官路上做手腳,是因為大熙實行兩種地方制度。
一種是“州府制”,該地即為知府所轄治。
另一種是“城府合一制”,意即該地為城主與知府共同治理。
瀛城實行的,正是第二種制度。
梅耘作為城主,不但自己以權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