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俠之大者(第1/2 頁)
官府的人大量到來,乃至於川陝各路經略使也紛紛到了以後,趙恆此行的真正目的便也展現出來了。
那就是督促土斷。
蜀地的土斷推行的不順利,沒辦法,承平數十年,社會秩序結構穩定,一切都有了規矩,有了潛規則,有了各式各樣盤根錯節的利益糾紛,那麼想要做土斷這種改革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蜀中的名門極多,世家、遊俠、幫派、玄門中人多多少少都有關係。而這些人整體上而言卻佔據著相當一部分社會生產資源。
大俠們四處行俠仗義,也不上班,也沒個正經差遣,動不動就兩斤熟牛肉一斤女兒紅大魚大肉的錢是打哪兒來的?
都是那些名門世家、大地主、大貴族在背後養著的!
同樣的道理,凡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幫派、寺廟、道觀,都各有各的產業。
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大量的田地。那些傳承久遠的宗派本身也是大地主。
一座名聲大的寺廟暗中有著數萬畝的良田這種事兒你敢信?可這在大宋朝卻很普遍!
真以為要求取真經得花個三鬥三升米粒金的說法是杜撰啊?真當出家人天天窩在山上挖野菜吃嗎?這年頭的和尚、道士、幫主都富的流油!
在這種情況下,官府要進行土斷清田,就會受到世家、江湖、幫派包括一些愚民的聯合阻撓。
畢竟這是在動他們的根本利益。
而這種阻撓的力量也相當之大,因為蜀地真的是承平幾十年,跟其他地方不一樣的。
比如河北,被金兵糟蹋了一次之後幾乎成了白地,根本就沒什麼地主存在了。有也早就跑了,朝廷可以輕易的重新清田重新分配。
他們要是敢回來,敢去要嗎?天下大亂了你跑,天下太平了你回來繼續享福?真當朝廷裡的官員是冤種?
而川蜀這種地方,真要逼的民間各個勢力全都團結在一起,齊心協力阻撓,那土斷就真的不好搞。
當年王安石想要變法清田搞改革,就在川蜀這裡栽了個大跟頭。
同樣的道理,江南也是一樣。不過江南被方臘鬧騰過一次,相比之下那些頑固的守舊勢力總歸是少一些的。
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天下其實就像是一幅畫。要是被毀成一片白地,相當於重新變成白紙,便好作畫。要是完好無損,再作畫就得要辛苦許多。
說起來挺殘忍,但是這也是現實。
……
當然,朝廷做事也有朝廷的講究,按照趙恆的理解本來打算直接派兵把整個川蜀梳理一遍,文官武將互相結合開始清田土斷。
誰阻撓就直接抄家,誰造反就直接砍了。其他的不說,從御營各部抽調個一萬兵用空軍運輸過來也花不了幾天的時間。
不過那樣對川蜀大地造成的破壞可能會更大。真到了刀兵相見那份上,到最後最遭殃的還是百姓。
還是得講究方式方法的。
中書令樂柒的分身之術真的是羨煞所有官員,帶著一些皇城司娘子軍們,在有著攝政王兼龍君層次的大司農綿陽君的坐鎮下,開始領著川蜀四路經略使以及各知州們進行土斷。
為了安撫蜀地士民人心,朝廷也頒佈了多項措施:
比如給許多名門世家們一些特定的名額,如果土斷清田工作做的好,而且按照朝廷規矩及時配合,可以給族中的後輩弟子們補太學生甚至是同進士名額。
按照目前朝廷缺官的情況來看,別說同進士了,就算是太學生都能直接領到相當實權的職銜去河北或者西夏做官,幹得好了,真叫一個飛黃騰達青雲直上了。
比如給予佛門、道教等玄門中人一些類似於明教的扶持政策,可以由官府劃定一些地方來建立相應的玄門學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