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破郢都吳軍進城 鞭屍伍子胥洩憤(第1/4 頁)
1
其實楚國的二十萬大軍裡面並沒有多少郢都計程車兵,大部分都是從其他地方調集過來的。因此當闔閭帶著三萬多軍隊抵達郢都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們無法想象一個吳國怎麼可能有這麼強大的兵力。然而,吳國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和能力,闔閭帶領著這支精銳之師與楚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最終,吳國以三萬人的兵力成功擊敗了二十萬楚軍,這場戰役也成為了世界軍事史上的一次奇蹟。
在現代戰爭中,以少勝多的戰役屢見不鮮,但這些勝利往往是建立在高科技裝備的支援下實現的。例如,美國攻打伊拉克時,薩達姆所率領的軍隊被稱為\"百萬雄師\",但面對美國的衛星、雷達、導彈和先進戰機等高科技武器,薩達姆的軍隊顯得力不從心。儘管他的軍隊人數眾多,但在美國先進戰機的壓制下,他們幾乎無法展開有效的反擊。甚至薩達姆的戰機只能被深埋於沙漠之中,無法發揮作用。這場戰爭充分展示了科技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先進技術的一方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這也提醒我們,在當今世界,科技的發展對於國家的安全和軍事力量至關重要。
然而,在冷兵器時代,要想實現以少勝多的勝利確實非常困難。這種情況往往需要具備特殊的條件和策略才能達成。因此,當涉及到柏舉大戰的地點爭議時,我仍然傾向於選擇歷史記載中的地點,而非學術界提出的觀點。這個決定背後有著深思熟慮的原因。儘管對於柏舉大戰的確切地點存在不同的說法,但我認為堅持傳統的歷史記載更為重要。這些古老的記載經過時間的考驗,承載著前人的智慧和經驗。它們可能並非完全準確,但卻代表了當時人們對這場戰役的理解和記憶。相比之下,學術研究雖然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但也難免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資料的侷限性、研究者的主觀判斷等。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證據的發現,學術觀點也可能發生變化。此外,選擇史說的地點還能更好地體現出古代戰爭的背景和特點。在那個時代,地理環境、軍事戰略以及文化傳統都對戰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透過遵循歷史記載,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古人如何利用地形、氣候等因素來制定戰略,從而取得勝利。這樣一來,我們不僅能夠欣賞到古代軍事家的智慧和勇氣,還能從中汲取寶貴的教訓。當然,對於柏舉大戰地點的爭議,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並繼續探索更多的證據和研究成果。但在此之前,我們應尊重歷史記載的權威性,將其作為解讀這段歷史的重要依據。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歷史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不斷挖掘其中的奧秘,以更好地理解過去,為未來提供啟示。
面對三萬對二十萬這樣懸殊的軍力對比,如果選擇在陣地戰中硬拼,顯然無法戰勝對方。因此,只能運用運動戰的策略,尋找戰機,靈活應變。這種戰術思維充分展現了孫武的軍事智慧和謀略。他明白,在戰爭中,不僅需要勇氣和力量,更需要智謀和策略。
在戰爭中,孫武強調了“兵者,詭道也”的觀點。他認為,在戰場上,不能僅僅依靠實力和正面攻擊來取勝,還需要巧妙運用計謀和策略。例如,當軍隊有足夠的實力時,可以故意裝作弱小;當計劃發起進攻時,可以裝作毫無意圖;當準備攻打近處目標時,可以裝作攻打遠處;當計劃攻打遠方目標時,可以裝作攻打近處。這些都是孫武所倡導的“詭道”,即透過偽裝、迷惑敵人來獲得勝利。
在這場戰鬥中,孫武巧妙地運用了這些策略。他用計將子常誘離防守陣地,然後派出部分兵力與楚軍展開拉鋸戰和迂迴戰。透過長時間的運動戰,他們穿越小別山和大別山,在數百里的複雜地形中不斷消耗楚軍的體力和士氣。最終,在關鍵時刻,孫武以精銳之師給楚軍以致命一擊。
這種戰略和戰術的結合體現了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