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回家過年了嘍(第1/3 頁)
1992年的時候,國人回家過年的情結還是非常重的,浦口火車站內是人挨人、人擠人。劉安之沒有帶什麼東西,就是錢、車票。錢大部分都深藏在貼身衣服口袋裡面,外衣口袋就放了一些零花錢。他提前一個小時到的火車站,候車室裡在開往蓉城方向火車的檢票口已經排好了4隊30多米的長龍了,有的人三三兩兩站著聊天,有的人把行李放在地上墊著坐著吃東西,有的人不停的東張西望。劉安之對春運的這些場景早就習以為常了,他上一世可沒少經歷這樣的場面。他默默的選了一隊,跟在隊伍後面排隊。時間不長,後面人越來越多,最後已經排到了50米開外。
終於,到開車前半個小時,火車站工作人員宣佈開始檢票,人群一下子湧動起來,所有人都立刻把行李背好、拎好,然後隊伍逐漸向前流動。劉安之身處其中,他感覺自己就象是風急浪高的江河裡的一葉扁舟,只能隨著風浪不斷前進、前進。人雖然很多,但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很高,速度很快,不到15分鐘不到,劉安之順利的檢票上車,找到自己的座位。
車站內是人聲鼎沸,車廂內也是一片嘈雜。劉安之安靜的坐在座位上,靜靜的看著車廂裡神色匆匆的人群,想想自己上一世也是像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好多年都是大包小包的拎著,在川省和金陵之間來回奔波。
很快,火車啟動了,人們也逐漸的安頓下來。在劉安之所在的車廂裡,不僅僅是130幾個座位一個不空,車廂過道也是一個挨著一個站滿了人。劉安之知道,現在不要說是有座位的坐票,就是沒有座位的站票也是一票難求。車廂內左右兩邊的座位一邊是兩座,另一邊是三座,幾乎所有兩座都是坐的3個人,所有三座都是坐的4個人。沒有座位好擠的,就只能站著,有不少人一站就是10幾個小時,甚至於20個小時。白天的時間想要在過道里就地坐一下是不可能的,不僅有來來回回賣東西的小推車,還有來來往往走動的人群。只有到了晚上12點夜深人靜以後,疲憊的人們才能稍微安心一點的在地板上相互依靠著咪一會兒。春運,是最能直觀的體現中國人吃苦耐勞精神、團結互助精神和家團圓思想的一個載體,回家的渴望戰勝了所有的艱難、疲勞和自私。
劉安之很安靜,沒有主動去和周圍的旅客搭訕,似乎每每在人多的時候他都有一種看客的錯覺,自己只是一個看客,一個觀眾。而周邊座位上的、旁邊過道站著的旅客們卻是逐漸熱鬧起來。他們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從身邊人開始,從口音到相互詢問家鄉在哪、要去哪裡,然後是談論各自家鄉的特色、美好,討論國家的發展、變化。車廂裡很快瀰漫著一種歡樂的情緒,似乎前方都是美好而沒有艱辛。這裡面沒有三六九等,沒有官員、沒有工人、沒有農民、沒有學生,也沒有打工者,只有旅友。大家各種大眾方言交替上場,逐漸相互熟悉,相互拉家常,上到國家大事,下到雞毛蒜皮,無所不聊,似乎也無所不知。他們雖然辛苦、疲勞,但絕大多數人臉上都是洋溢著笑容。樂觀和包容在車廂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才是中國人原生態的、有血有肉的生活狀態。”劉安之的心裡不禁感慨的想到。想想在幾十年後,人們更多的是時間沉浸在手機裡,喜怒深藏在心裡,情緒發瀉在網路裡。而車廂裡的故事大多擯棄了溫情,更多的是霸佔座位,搶佔座位,甚至不惜大打出手。劉安之感覺他更加喜歡現在的人和現在的生活,可能人們經濟上不富裕、生活上不現代,但是更有人味,更有中國味。
火車一路向北。到第二天中午,近20個小時過去,劉安之感覺有些疲憊,正靠在椅子上假寐。突然後面傳來一個喊聲,“有小偷,抓小偷。”然後後方車廂裡一陣騷動。有喊聲,有罵聲,也有推搡的聲音。
劉安之聞聲站了起來,轉身向車廂後部看去,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