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初見黃河滿心喜(第1/5 頁)
(金秋時節南下路,輕鬆愉快不覺苦;初見黃河滿心喜,岸邊小院兒拉二胡。)
那一年是旱年,因此並沒有出現秋雨連綿的情況,這倒也給耿家父子們的出行帶來了不少方便。他們每日裡天亮即行,近黃昏了就找個沿途的客棧借宿。一路上,只有早飯和晚飯可以在客棧裡湯湯水水吃得比較舒服一些,午飯大多是找個有水有草的地方,先將毛驢卸了車,讓其溜達著吃一些鮮草,喝點兒水歇歇;父子們也喝點兒水,吃一些乾糧了事。
離家之前,耿老爹已經準備了一個帶蓋兒的木製大水桶和兩個大大的銅水盆兒,以及碗筷什麼的。這兩個大銅盆兒,有一個是專門備上給毛驢飲水用的。耿老爹年輕的時候曾經多次徒步出遠門,因此,對於長途跋涉所需要準備些什麼行囊還是很有經驗的。走的時候帶上的大餅、鹹菜什麼的吃完了,耿老爹就在沿途的客棧裡再買一些備上;毛驢的草料不多了,也不斷地補充一些。
每天早上從客棧出發前,耿老爹都會把大水桶裡加滿水。如果中午前後遇不到一個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小歇,耿老爹就把水桶裡的水往飲驢用的銅盆兒裡倒上半盆兒,給毛驢也喝一些。如此,一日不停息地向南進發。
沿路的風景每日裡都在變化,但天氣並沒有冷起來,似乎永遠都是家鄉的金秋時節,讓人感覺實在不錯。而且,對於還尚未成年的孩子們來說,總會有一些新鮮的事物在前面,倒也確實是大好事一件,耿直甚至快樂起來了。再說還有驢車代步,所以父子們並不覺得特別辛苦。
九月初的一天下午,太陽還有一杆子高的時候,耿家父子四人乘坐驢車來到了黃河邊兒上。
第一次上了堤岸見到波浪滔滔的黃河,耿正、耿英和耿直都非常激動。耿直興奮地說:“呵,好大的河哇,可比俺們家的那條小河大多了!”
而耿英看了一會兒,卻有點兒惋惜地說:“可這大河裡的水怎麼不清澈呢?怎麼洗衣裳啊!”
耿正新奇興奮了一會兒後,撓撓頭犯愁地說:“怎麼過去呢?俺們還有驢和車!”
耿老爹笑了,說:“不用愁,有渡船呢!”
“驢和車也能渡過去?”
“都能渡過去!”
大家放心了,又觀賞遊玩一會兒。
抬頭看看日頭即將落山了,耿老爹對耿正兄妹三人說:“娃兒們,今兒個別再玩兒了,俺們得去旁邊的村兒裡找個地兒住下來呢。明兒個咱不著急過河,你們沒有玩兒夠,就多玩兒兩天!”
舉目望去,往西不足半里遠的岸邊上,有一個約莫五、六十戶人家的小村莊。走近了發現,村口一棵高大的椿樹枝椏上掛著一個大木牌,木牌上面刻有三個大字:灘頭村。父子四人溜達著進了村一打聽,才知道村子裡並沒有客棧可住。看到三個孩子都面露難色,耿老爹趕忙安慰他們說:“不用發愁,我們嘴長點兒多問問人哇,小村子裡民風淳樸,會有人家願意留我們住宿的。”
於是,父子們順著一條並不太寬暢且九轉十八彎的石子路一路打聽著往村子裡邊走去。灘頭村本來就沒有多大,房舍又稀稀拉拉的,也不見有幾個人走動,顯得僻靜而冷清。一路打聽過去,有幾家是沒有多餘的房子可供留宿,其餘的則統統都是門鎖高掛。眼看著日頭已然落山了,耿老爹自己也不免擔憂起來。在忐忑不安中,父子們隨著驢車繼續加快腳步往前走去。就在他們快步繞過一個看起來已經廢棄的院落後,忽然看到不遠處有一對慈眉善目的老夫婦正並排坐在一座大門前的井臺邊兒上悠閒地嘮嗑呢!耿老爹見狀趕快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拱手說明情況,懇請能夠在老人家裡留宿兩日。
和善的老爺子笑笑還沒有開口,老婦人就爽快地說:“行啊,出門在外的不容易,這還帶著三個娃娃呢。俺們家現成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