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4(第1/2 頁)
與嬪妾是緊鄰,兩家交好,她常來找嬪妾玩耍,在此期間,嬪妾還教她彈過琵琶……這些話,皆是真的。”
此話一出,惠澤殿裡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旁邊的皇后烏拉達拉氏。
烏拉那拉氏眼裡滿是不可置信,她本以為,瓜爾佳氏說“有話要說”,是要開口替自己解釋,卻沒想到,她一番話,竟直接承認了諾萱的指控。
她是瘋了嗎?
蘇沐瑤當然沒瘋。
不但沒瘋,她還很清醒。
諾萱指控她的這番話,完全沒有真憑實據,但她為什麼敢說呢?
因為,“碰瓷”這件事,從古至今,根本說不清。
放到現代,有監控攝像頭拍到還好些,若沒有攝像頭,那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麻煩的很。
還有一點就是,諾萱話裡的背景是對的,原主瓜爾佳氏確實和諾萱認識,而且很熟悉。
所以諾萱這些話出來後,效果就類似於現代網路上的那些“小作文”,真憑實據沒有,全是情感輸出,但總有不明真相、心疼“弱者”的吃瓜群眾,吃這一套。
輿論的力量是可怕的。
那麼,正常來說,擺在她面前的,有兩種選擇。
第一,和諾萱對嘴對舌,殿前辯論;
但她又不能否認說,她不認識諾萱,因為,在場的人,不是名門顯貴,就是王親貴胄。
這種事情,一查就查到了。
那辯論的結果,只會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畢竟,在別人眼中,她既承認了曾經和諾萱交好,那她再說:“我從沒教過諾萱彈琵琶。”
別人會信嗎?
就算信了她,難道心裡就沒有疑問了嗎?
口舌之爭,爭不出一個結果。
且只要她一下場,諾萱的這盆髒水,就算沒把她潑一個結結實實,也多多少少也會濺到一些。
且這樣做的話,豈不是讓諾萱達到目的了?
諾萱彈琵琶出錯,拉她下水,就是要透過抹黑她,挽回她自己的名聲。
古代人,尤其是古代女子,名聲有時候比性命還重要……
她何必要和諾萱“同歸於盡”呢?
第一個選擇,是弊多利少。
第二個選擇,則是直接否認,說自己沒做過這件事,然後默而不談,交由皇上處置。
看剛才的樣子,雍正應該是會向著她的。
他是皇上,一句話下去,在場的所有人都得閉嘴。
但藉助權勢,只能保證別人不敢明面上談論這件事,但背地裡呢?
輿論這種東西,壓的越猛,反彈的越厲害。
中國人骨子裡具有兩個特性,一是天然的對弱者的同情心;二是對強權的反抗精神。
雍正向著她,其他人自然就會覺得,諾萱說的是對的。
那等她成了雍正的妃嬪,今天雍正不由分說,向著她的事,更成了板上釘釘的鐵證。
連帶著雍正的名聲也會被連累。
情況就更糟糕了。
歷朝歷代的皇帝,哪怕對某個妃嬪稍微偏寵一點,御史和諫官都會上書彈劾,更不用說,有引誘聖明君主失察之罪的嫌疑了。
八王和九王是雍正的敵對黨,方才在那裡一唱一和,不斷地挑燈撥火,明擺著是想找機會做文章。
她又豈能傻乎乎的入局,成為他們弄權的棋子呢?
所以,第二個選擇,看似利大於弊,但卻是後患無窮。
這兩個選擇都要不得。
那應該怎麼辦呢?
蘇沐瑤頂著一眾,或詫異、或不解、或質疑的目光,抬眸看向雍正。
雍正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