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新的生活(第1/3 頁)
第四十七章 新的生活
這幾個月來,江心島上僱傭了4000多名的流民,除了江州城外的2000多名流民外,附近縣城的流民也聞訊而來,經過甄別,上島工作的流民又多了2000多人。流民轉為民工,從事開荒、修路、建廠房等工作。不止如此,還招收了當地空餘的勞力600多人進四個廠子工作,張家村的所有勞力都得到了安置。
張家村那些大姑娘小媳婦,個個都進了紡紗廠或是織布廠,每個月工錢一貫,收入比家裡的男人還要高。要知道,那些在江州貨運場做幫工的壯勞力,每天最多也是30文,還不是每天都會接到活,一個月下來,每個月通常也就700文左右。時下還沒有兵亂,糧價為250文一石,那些大姑娘小媳婦每個月的工錢就可買4石的糧食,約為480斤,單單從糧食來說就可以養活一家5口人了。
張家村一個家庭最少也有一人上江心島工作,多的有一家有4、5人進江心島廠子,村民的生活一下子就好了起來,以前一家人累死累活地工作也吃不飽,現在只要有勞力上島工作,不單全家吃飽,通常還可以把工錢存起來,因為島上工作的人在食堂吃飯非常便宜,村民和外地人都一個標準,每餐只需付2文,不但吃得飽還吃得好。
流民李大貴體會最深,這三個月以來,他覺得自己好像進了天庭。自從被張順老爺招工看中,上了江心島後,就沒有了飢餓與欺壓,吃飯先記賬,等出工錢再扣除,一餐2文錢,管飽,白飯或饅頭隨便吃,兩天一頓魚鮮,三天一頓肉,比自己老家過年時吃的還要好。一個月下來,扣除了飯錢,到手裡的工錢還有八百八十文。當他從賬房蔣娘子手中接過工錢時,不禁淚流滿面。
他家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遠郊,去年家鄉發大水,田地被淹,田租卻不免,確實是活不下去了,一家五口跟著難民一路向北來到了江州,在北城門外搭了個窩棚,一家五口還算是有了個著落。誰知流民越來越多,找工作越來越難,家裡老孃和妻子洗衣和針線的活計也越來越少,一家人食不果腹,屋漏偏逢連夜雨,小兒子又患上病,拖了一個月,就病死了。妻子傷心之餘又病倒下了,女兒才9歲,老孃身體也越來越差了。眼看著一個家就要塌下,張順老爺來窩棚招收上島工作的勞力。別人還擔心,李大貴毫不猶豫就報了名,說實在話,他也沒別的路可走了。當他第一頓吃著米飯,看著那饅頭時,心裡想著家裡的女兒、老孃和病中的妻子,他一牙,向張老爺請求自己的這一頓飯可否留下一半帶回去給家裡人。張順老爺的沉思片刻,特准他預支了半個月的工錢共500文。當他拿著這500文買了2石糧食回到家裡時,全家人那種幸福的感覺他一輩子都忘不了。
接下來的日子就像在做夢,他妻子病好了,又被招收進了紡紗廠,一個月也有一貫工錢,家裡從此不用捱餓了。張老爺說了,等修好路,建好屋舍,就會把房子租給工人住,開荒出來的田地也讓流民耕種。到那個時候,一家人就不再住在那窩棚了,聽說到時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張家村那所學堂免費上學呢,張老爺說這一切都是那趙先生帶給你們的,那趙先生真是一位活菩薩啊。
在江心島做工好是好,就是規矩太多,比如不準隨地便溺,不準喝沒燒開的水,不準隨地吐痰,每天收工必須進澡房洗澡等等,一有違反,輕則罰錢,重則開除。他妻子回來說了,前些天有一名紡紗女工因為喝了沒燒開的水,被罰了二十文,在廠裡哭呢。妻子在紡紗廠工作倒是不辛苦,經過張海管事的培訓後,很快就可以上工,工作時間每天也是五個時辰,第七天休息一天,工作輕鬆,就是接線頭,穿線頭,收紗錠什麼的。但是要求嚴格,不準把廠子裡了機器情況和廠房情況說出去,一經發現立即開除。夫妻二人都互相提醒,千萬不要違反規定,這樣的工作,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