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九門的辛秘|兵王修煉室(第1/3 頁)
典禮結束後,葉皓晨被李淵帶到古剎大殿內,他看到大殿的牌匾上雕刻著聚義堂鎏金大字。
大殿內擺滿了各種神像,中間供奉著黑麵,圓眼,黑鬍鬚,戴鐵幞差距,黃抹額,披金甲,阜罩袍,綠靴,右手執二十四節鐵鞭,左手持元寶,身跨黑虎的神像,正是上清金我輪院正一玄壇趙天君,世人稱之為武財神趙公明元帥。
大殿四周則是供奉著八王猛將、六毒大神、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將、天和地合二將、水火二營將等的神像,各具威嚴,顯得莊重而神秘。
李淵解釋道:“此乃九門的聚義堂,歷代兵王在此接任,接受九門神靈的庇佑。”
葉皓晨環顧四周,好奇打量著四周。
“兵王請坐!”李淵指著地上的蒲團說道,葉皓晨點點頭席地而坐,李淵則在對面坐下。
“兵王,接下來就由我給你詳細說下我們九門的由來!”李淵嚴肅的說道。
“好!”葉皓晨點頭,對著李淵正坐。
“九兵,據傳是由古華夏兵學修道士在西周武王時期成立的一個神秘組織,由於其核心成員是九位修道士,故稱九兵。九兵歷史可上溯至“大洪水”之後,是古華夏文明少數傳承組織之一。九兵以研究治國、用兵為修道的主要方式,以護衛華夏“生靈”為己任,以恢復“華夏聖世”為最終目的,是一個獨立於各個朝代之外的組織,他們根據自己的歷史使命曾經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間接干預過歷史程序。”李淵緩緩的說道。
“額?九兵還干預過歷史程序?”葉皓晨疑惑的問道。
“有!”李淵點點頭繼續說道,“比較出名的是‘九兵助唐’!”
葉皓晨聽到“九兵助唐”心裡一陣驚訝,之前他沒還想起這事,經過李淵提醒,這確實有一段關於九兵的記錄。
據說,唐代宗時,吐蕃大舉攻唐,唐朝君臣無力抵抗,其中一部分入川給“九兵”做奉獻,另一部分向東跑。
“九兵”在得知此事後,決定出手相助,派出九位核心成員協助唐朝將領郭子儀,傳授兵法、陣法,最終在九門的幫助下,郭子儀在靈寶大破吐蕃,保住了華夏文明的火種。
此事在史書中雖未明載,但九兵的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被後人傳為佳話。
“不僅如此,據九門古籍記載,九兵在歷朝歷代都曾以不同方式守護華夏,如秦末的‘九兵護龍脈’,明朝的‘九兵抗倭’等,這些都是九兵干預歷史的例證。”李淵解釋道,眼中閃爍著對九門的敬仰和自豪。
葉皓晨聽得入神,他從未想過自己所處的九兵,竟然有著如此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使命。
李淵接著闡述:“九兵的傳人自稱為‘兵家’,其核心成員的選拔極為苛刻,必須是具備‘寒靈空明’心智特質和‘天緣’之人,由前任九兵親授‘兵道’。鑑於兵學的敏感性,為了確保組織的安全,只有核心成員才知曉自身的傳承血脈。諸如婦好、白起、僚子、徐福、鬼谷子、張良、周瑜、陸遜等,他們無一不是九兵的標誌性人物!”
“李門主,現在九兵各門派是如何配置的呢?”葉皓晨問道。
"現代的九兵與歷史上的九兵有所差異,畢竟它們是歷史演變的產物,某些功能也隨時間推移而變化。最初的九兵流派分別為全、謀、勢、術、鬥、略、材、法、棋。全派專注於利用政治、生態等非軍事手段進行鬥爭,擅長合縱連橫的戰術;謀派則精研戰略戰術,透過外交、經濟等多維度手段來癱瘓敵人;勢派強調戰術的具體應用,包括陣法和士官的指揮技巧;術派專門研究影響戰場的地理、天象等外部環境,包含了占卜的學問;鬥派專精士兵的單兵訓練,涵蓋刺殺及兵器使用的各種技巧;略派主要記錄用兵的實戰經驗,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舉一反